美联储会议纪要释放“扩大”信号遭抨击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2日14:00,美联储公布了其9月2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该材料显示,美联储大部分官员认为,除非美国经济接下来能出现“令人惊喜的改善迹象”,否则就应采取包括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内的新措施来提振经济。此外,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分别以谨慎和坚决的语气,提及了“扩大”宽松的可能性。
美联储引领释放的这番最新“扩大”信号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应: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在美联储会议纪要面世后结束震荡开始上扬,而近期一直走低的美元指数则掉头转跌。
不过,由于担心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潮流会在金融市场内外形成显著“副作用”,美联储内外诸多重量级人士都对这一新“处方”进行了猛烈抨击,从而令发达经济体升温量化宽松语气举动不得不去面对相应“升级”的争议。
考虑主动影响通胀预期
根据美联储会议纪要,该机构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集中探讨了在物价持续过低、失业率过高这一可能情况下的应对策略。各位高官讨论了一些可能采取的额外宽松措施,但主要关注点在于是否需要进一步买入美国国债甚至采取新的通货膨胀方面的策略。
会议纪要同时显示,美联储官员总体下调了其对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并预计明年该国核心通胀率将进一步下滑。目前,美国核心通胀率已低于美联储设定的“2%左右”的非正式目标。
上述消息甫一面世,纽约股市立即结束其当日早些时候在略低于开盘点位水平的震荡走势,道琼斯指数当日收涨0.09%并进一步站稳11000点水平线。同时,追踪美元兑其它六种主要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则应声从77.513点下跌至77.375点;而在会议纪要公布前,该指数曾上涨至77.576点。
对于市场显著的“应激反应”,美国媒体指出,尽管此前的普遍看法是市场已提前消化了再启量化宽松政策的效应,但近期愈发激烈的一系列反对之声及其他经济体的紧缩政策趋势,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市场进入10月以来的变化势头。此前在11日,美联储副主席珍妮特·叶伦表示,尽管也许并非主要影响因素,但低利率政策确实可能引发金融泡沫的产生;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本国六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上调50基点。
可能激化全球汇率争端
针对美联储会议声明释放的“扩大”信号,巴西财长基多·曼特加认为,这极有可能促使投资者将资金投入新兴市场寻求更高回报,而资本的涌入将推动拉美和亚洲各经济体的货币升值,从而进一步导致一些经济体不得不面临出口竞争力丧失和资产泡沫积聚的风险。他强调,“美联储承诺做出量化宽松,而量化宽松却是货币政策的最后选项;我认为,这不会激活经济但将弱化美元。”
鉴于此,曼特加警告称,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宽松政策会迫使发展中经济体寻求保护自己的经济,从而使得目前已激烈异常的全球汇率争端继续“升级”。此前,自日本政府9月中旬干预外汇市场后,包括巴西和韩国在内的多个经济体政府,以不同方式出手干预外汇市场;而市场则预期,将有更多经济体加入这场全球“汇市干预潮”之中。
联合国联邦信贷联合会首席投资官(CIO)克里斯托弗·萨利文指出,“美联储希望美元汇率下跌,因为这将有利于提升出口与通货膨胀。”同时从长期看,美国联邦政府也乐于看到美联储尽快出台“扩大”宽松措施,因为这能够在不增加政府财政赤字的同时,客观上帮助减轻美国的债务负担,最终有利于奥巴马政府完成任期内财赤减半的艰巨任务。
回复该发言
发达经济体新量化宽松预期争议声中再升温
2 回复:发达经济体新量化宽松预期争议声中再升温
Tziiny92010-10-14 01:54:29 发表
尽管如此,来自美联储内部的堪萨斯城联储总裁托马斯·霍恩仍声言反对再启量化宽松政策。他表示,应当对量化宽松的扩散效应保持警惕,“美国不是孤岛,其政策会影响到其他经济体;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并会对我们做出回应。而到时候,我们就相当于自食恶果”。
“QEⅡ”未必锁定美好未来
实际上,霍恩认为,即使美联储有勇气忽略外部环境的恶化而重启量化宽松政策,目前也并没有有力的证据表明,增加流动性对于刺激新投资、促进消费等领域特别有效。他认为,如目前再向经济系统中注入数万亿美元,则这些资金同样很可能将成为超额准备金或用于购买政府证券等安全资产,而对股价的影响会相对较小。
霍恩表示,从收益和风险角度,重启量化宽松虽是个选项,但未必是美国经济所需。“当前经济温和复苏、通胀低且稳定;所以我相信,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将能促进经济更好地成长。”纽约联储总裁威廉·达德利赞同霍恩的看法。他指出,购买5000亿美元美国国债相当于下调短期利率50至75个基点;霍恩则认为,其效果尚不及降息10至25个基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若柏笑称,发达经济体将“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Quantitative Easing Ⅱ)简称为“QEⅡ”,这一简称与英国著名豪华客轮“伊丽莎白女王二世”(Queen Elizabeth Ⅱ)相同,也许寄托了欧美希望“扩大”宽松拯救经济的愿望;但实际上,“这几乎不会产生任何积极效果,只能不断压低本币和制造金融泡沫”。
尽管如此,市场仍认为美联储最终引领发达经济体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相对较大。野村证券预计,美联储在“扩大”宽松货币政策中将分三次购买总额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每次购买规模为2000亿美元。对此,卜若柏表示支持;他指出,2008年至2010年中期,美联储净增投资组合规模1.5万亿美元降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约100基点,这意味着,美联储需购买大量证券才能显著干预市场。
回复该发言
“QEⅡ”未必锁定美好未来
实际上,霍恩认为,即使美联储有勇气忽略外部环境的恶化而重启量化宽松政策,目前也并没有有力的证据表明,增加流动性对于刺激新投资、促进消费等领域特别有效。他认为,如目前再向经济系统中注入数万亿美元,则这些资金同样很可能将成为超额准备金或用于购买政府证券等安全资产,而对股价的影响会相对较小。
霍恩表示,从收益和风险角度,重启量化宽松虽是个选项,但未必是美国经济所需。“当前经济温和复苏、通胀低且稳定;所以我相信,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将能促进经济更好地成长。”纽约联储总裁威廉·达德利赞同霍恩的看法。他指出,购买5000亿美元美国国债相当于下调短期利率50至75个基点;霍恩则认为,其效果尚不及降息10至25个基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若柏笑称,发达经济体将“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Quantitative Easing Ⅱ)简称为“QEⅡ”,这一简称与英国著名豪华客轮“伊丽莎白女王二世”(Queen Elizabeth Ⅱ)相同,也许寄托了欧美希望“扩大”宽松拯救经济的愿望;但实际上,“这几乎不会产生任何积极效果,只能不断压低本币和制造金融泡沫”。
尽管如此,市场仍认为美联储最终引领发达经济体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相对较大。野村证券预计,美联储在“扩大”宽松货币政策中将分三次购买总额6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每次购买规模为2000亿美元。对此,卜若柏表示支持;他指出,2008年至2010年中期,美联储净增投资组合规模1.5万亿美元降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约100基点,这意味着,美联储需购买大量证券才能显著干预市场。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