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10月14日报道亚运开幕在即,人们关注的目光投向开闭幕式举办地海心沙。这个被设计者称为“亚运之舟”的船形建筑项目有什么特色?10月13日,海心沙主创设计师胡展鸿在华南理工大学“亚运建筑闪耀华工智慧”媒体见面会上向市民一一揭秘。
休息区一般不用开空调
胡展鸿介绍,体育场馆的营运成本很大部分来自于恒温设备产生的高昂电费。针对这种情况,“亚运之舟”的设计结合广州气候特点,采取有利于采光通风的半开放结构,而且它建于江心岛上,很好地利用了“顺河风”,达到通风降温效果。“七八月份馆内依然很凉快,看台、休息区一般不用开空调,白天馆内绝大部分地方也不需要开灯。”
胡展鸿说,这是亚运史上唯一一次开闭幕式场馆不在运动场馆区域的亚运会。“亚运之舟”建于新城市中轴线与珠江历史文化轴线的交汇处海心沙岛上,它以整座城市为背景,以珠江为舞台,开闭幕式在这里举行,珠江两岸市民都能感受亚运会开闭幕的气氛。“场馆再大,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凸显了‘全民亚运’的理念!”
回忆“亚运之舟”的设计历程,胡展鸿很感慨。出于安全保密考虑,开闭幕式场馆去年4月才开始选址、设计、建设,总共用了一年半时间,而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用了6年时间。“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建造,简直是奇迹!”
会后拆除部分亚运设施
赛后场馆的利用是世界性难题。胡展鸿表示,“亚运之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整个场馆以钢结构为主,便于赛后改造利用。
开幕式在即,门票一票难求,人们往往会把海心沙场馆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馆鸟巢相比。鸟巢可以容纳9万名观众,“亚运之舟”却只有26900个座位。对此胡展鸿解释,海心沙场馆空间较小,和海心沙岛面积狭小有关。“不过,较小的容量更有利于赛后场馆的利用。”胡展鸿说,会后拆除一部分亚运会设施后,也就是1万多个座位,方便举办各种演出、庆典活动。根据胡展鸿团队的设计,“亚运之舟”会后将改造成广州“庆典中心”和“城市客厅”。
胡展鸿是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华南理工1989级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他在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中的身份是海心沙主创设计师、亚运城运动员村主创设计师。据悉,华南理工大学为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贡献了大量智慧,共有15个场馆建设项目由华工建筑学院或华工校友设计。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