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土豆网创始人王微和他的朋友们骑着山地车,花了半个月时间,行完了这一段长达1200公里的高原山路。他们时常在318国道路边驻扎帐篷。凌晨4点,因累死累活而饱睡一觉的王微,拉开帐篷,看到了晨曦里微亮反光的雪山和露珠,觉得很爽。然后,他意识到:“今天又要骑一天车。”

“他喜欢冒险、厌倦安逸,一生都在漂泊。”和王微有多年交情的五季咨询合伙人洪波如此评价。在采访过程中,多名土豆网员工及洪波(博客)均告诉记者,王微喜新厌旧,每年有小半年的时间在外晃悠,这在创业型公司十分少见。
五年前他更喜欢上海,但现在他更喜欢北京,所以经常到北京来。王微说,“在上海待这么久已经很难得了,但到了北京可以发现一些更好玩的。”但是,说不定,过段时间,他又喜欢另外一个城市了。他喜欢新东西、新鲜的世界。
是的,王微不喜欢一成不变的、计划好的生活。这正如他所生存的产业环境,视频网站在中国的发展也并非一路平坦。一开始带宽的需求飞速增长,需要找大量投资;到后来经营开始理顺的时候,又有牌照事件;再到后来,又是网站同行之间互相掐架。或许,这样一波三折的生活状态挺适合王微的。
随性王微渴望冒险和刺激,血液里的不安分因子总让他躁动,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走出办公室。
2007年初,土豆网刚完成第三轮融资,王微立即准备启程从拉萨到加德满都的自行车之旅。
有一天,王微与洪波、以及投资人在一起聊天。洪波问投资人:“你们刚刚投钱给他,他就要骑自行车去尼泊尔,你们放心吗?”王微回答:“没关系,我上了保险,受益人是土豆网公司。就算真出事了,大笔赔偿属于土豆网。”
这一个故事,说明他的两面性:一方面他热衷冒险、寻求刺激;另一方面,他思考风险,留好后路。洪波说:“他也知道公司不能冒险,他不是一个蛮干的人,他知道我做这件事需要什么资源,甚至为了资源会放弃个人利益。”
因为多次融资,王微的股份被稀释得厉害,“你不担心你的股份吗?”王微回答“那有什么好担心的,重要的是有没有足够的资源,把想做的事做成。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个人牺牲就牺牲了。”
2008年,因为经济危机的缘故,广告受到影响。王微认为在没有看到广告规模有可持续增长预期的情况下,土豆网不能继续烧钱扩张,增加带宽,尽管此前他融了大笔的钱。这是王微创业来最痛苦的决定——控制带宽,降低了土豆网的用户体验。“他很要面子,外面的舆论压力又很大,这让他很痛苦。”土豆网资深公关经理陆洋认为,如果2008年土豆网选择扩张,土豆网现在是否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他是一个很讲究情谊的人。王微有一个在美国的同学Bryan爱炒股,2002年因纳斯达克跌入谷底时濒临破产,于是Bryan有点想在美国申请个人破产,这样欠的钱可以一笔勾销。但是,七年内如果有破产记录,对个人事业不是好事。得知此事后,王微将手头的3000美元借给了Bryan,告诉对方千万不要申请个人破产。
据另一家视频网站的人士透露,王微这人很随性,朋友拎着两瓶酒就可以去那里喝酒。但王微同时又比较苛刻,对数据尤其敏感。土豆网每当新上一个项目或新决策时,王微会依据他的经验、逻辑来分析和判断,但最基本的依据还是数据,比如有多少人用这个东西,点击量多少,不喜欢的人是多少等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