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全球经济危机还是2008年5月的地震灾难,都没有使世界级大公司对成都的投资热情消退。刚刚在成都投资1亿美元建立西部基地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和CEO马云表示,他的公司在选址时主要将用户群、人才库、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考察重点,他们很快发现,成都是最合适的地方。

不仅仅是阿里巴巴,这一年多来还有一汽大众年产35万辆轿车项目落户成都,英特尔(博客)公司在成都工厂的投资增加至5.25亿美元,全球第四大软件企业、最大互联网安全技术厂商赛门铁克和国内最大网络设备制造商华为投资1.5亿美元在成都挂牌成立华为—赛门铁克合资公司……
这些大企业何以纷纷抢滩地处内陆的成都?答案其实在两年前就已给出——2007年11月,世界银行发布报告认为,成都是“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
近年来,成都通过营造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大量吸引外资,成为中国西部吸引外资最多、出口规模最大、跨国公司投资最多、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这座内陆城市投资环境的“磁场效应”是怎样形成的?
经济观察人士认为,6年统筹城乡发展的孜孜努力,使成都形成了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强劲的产业优势、高效的政府服务优势、独具魅力的城市特色,这四大优势勾勒出了成都投资“标杆”的轮廓。而成都紧紧把握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带动四川全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是为支撑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成都,正担当起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引擎责任。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全球
“我再次重申,这次灾难并没有改变英特尔在成都做大的决心!”地震后仅一个月,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来到成都考察,说出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市委、市政府作出及时有力的快速反应,坚定了英特尔在蓉发展的信心,在成都工厂的投资额增加至5.25亿美元。英特尔选择成都,青睐的不仅是成都高效的政府服务力、良好的环境承载力、广阔的市场潜力,还有成都相较于沿海的成本优势和人力资源潜力。
“区域的竞争,核心是枢纽之争。”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成都要建成西部的交通主枢纽。
2008年7月3日,地震后第52天,目前亚洲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工。4个月后,成灌高速客运铁路开工。经历了大灾难的大磨练,成都发展的脚步依然快捷。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是四川省在新时期对自身发展的一次全新定位。其核心,在打造枢纽。作为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前沿,成都率先谋划,积极营造新的比较优势。优势资源正转化为加快发展的优势资本。
成都市提出“要始终把‘两枢纽、三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物流和商贸、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作为强化城市功能、推动产业升级、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摆到优先发展位置。”
作为中国西部交通枢纽,成都目前正加快构建铁路、航空、高速公路及市域快速路等综合运输通道、综合客运枢纽、区域物流中心、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平台,加快形成成都至贵阳、兰州、昆明、西安、武汉4小时交通圈,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8小时交通圈。
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使成都市具备了建设中国中西部地区物流枢纽的比较优势。尽管地处内陆,没有港口,但借助空中航线,成都的国际货运可以便捷地直达欧洲。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