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2010年8月27日,台湾知名学者李敖携家人参观上海世博会。图为李敖携家人在中国馆顶楼平台合影留念。中新社记者汤彦俊 摄

资料图片:2010年8月26日中午,台湾知名学者李敖携子李戡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中新社记者 潘索菲 摄
深圳新闻网讯 李敖著作等身,名闻天下,性格又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自称是中国白话文第一人,他的博闻强记、深厚学问也同样令人叹服。对于这样一位大才子,他的大学时期如何学习看书的?他最爱的是哪些书?李敖声称,在大学时代,图书馆里的每一本书都摸过。那么,在大学的时候他读过些什么书,这些书对李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李敖大学时期的日记里,他曾点评了自己所读的多部图书,从中人们可以看出他在年青时看书的兴趣和志向。
《猎人日记》作者:[俄罗斯]屠格涅夫
吕坤是晚明的进步思想家,他继承程朱学派而又有所发展和批判,是不拘泥道学之人。他的《呻吟语》,自刊行以来,一直受人追捧。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价此书:“大抵不侈语精微,而笃实以为本,不虚谈高远,而践履以为程。 ”
1959年8月30日,李敖在日记中写道:“一部《猎人日记》对农奴改革有多大影响!岂是政治改革所可及的!此为正路! ”
《猎人日记》通过一个猎人出猎路途上的见闻,真实记录了沙皇专制统治下农奴主和农奴的生存状态,揭露了农奴主的穷奢极侈和藐视生命,充满人道主义关怀,几乎成了一代俄罗斯人反抗沙皇专制统治的“精神檄文”。
李敖读《猎人日记》之时,刚从大学毕业,准备走向社会。李敖在日记中“此为正路”的感慨,或许是他认识到:要改变社会,先须开民智,如欲开民智,则要有无数像屠格涅夫一样的人写出像《猎人笔记》一样的作品,唤起读者改变社会的欲望。事实是,两年之后的1961年,他用一篇《老年人与棒子》掀起了一场社会大论战。
《幸福之路》作者:[英]罗素
李敖在1957年5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读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幸福之路》),极广胸襟,今天得到的另外一个具体的念头是,‘对世界的胸襟开旷的态度’,建设这种态度的方法很多。 ”
在《幸福之路》里,罗素分别分析了人类之所以不幸福的原因和之所以能幸福的原因。罗素反对清教徒式压抑正常需求的做法,认为这就是不幸福的根源之一,在他看来,“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地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 ”真正的幸福之路,在于自身主动地去追求幸福,而不是被动地屈从于这个世界的节奏。从后来李敖的人生态度分析,这本书对李敖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响,即便是经历了坐牢出狱的重大人生波折,李敖仍以笑脸示人,他曾说遭遇再大的打击也不会轻易沮丧。他留给世人的印象永远是一副“快乐战士”的印象。
《社会契约论》作者:[法]卢梭
1958年6月3日,李敖在日记中写道:“卢梭应征作文,灵感如泉,写出时汗流浃背,自言能捉到的灵感不过四分之一耳。……其《民约论》(今译《社会契约论》)乃有感情之书,故能动人。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经典作品,该书的中心思想是论证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之上的这一理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