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
发改委专家称,中国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现在加息难以控制通胀,且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CPI在11月份或会上涨至5%,但全年应不会超过3.5%左右。(新华网10月14日)
从粮油禽蛋到水电气,各种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几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个时候,发改委专家有关“中国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的提醒,尽管显得不那么中听,但却未必不是实话实说。
相比高房价,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涨价与民生的关系更为密切。正因如此,“中国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的说法一出,网友就嘘声一片。
不过,包括生活必需品在内的物价归根结底还是由市场来决定,并不会因为专家的一句话,物价便乖乖地亦步亦趋。同样道理,对“更高物价上涨率”说法的不满甚至愤怒,也顶多不过是一种情绪发泄,并不会因此而让物价走势有所收敛。事实上,“更高物价上涨率”并非这位发改委专家首创,不少经济学者其实也作出了“生活必需品进入高价格时代”的预测,而这些预测的得出,其实并不是为了助推物价,更不是给物价上涨找借口,而不过是基于当下国内经济货币形势的判断,这个判断的得出甚至有韩国等国在类似经济发展阶段下的国民收入、物价走势作为参照。
“更高物价上涨率”或许确由经济因素所决定,但人们对于“更高物价上涨率”的担忧与畏惧,显然不能因此便被无视。毕竟,“中国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固然透露出物价上涨的信号,但能不能“忍得住”则是另一回事。一旦生活必需品价格真的大幅上涨,问题就大了。无论从民生还是稳定的角度出发,让物价涨幅符合公众预期,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普通人可承受的范围内,都应该是管理部门以及专家们必须多想想并尽快拿出解决方案的问题。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