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富裕人群,这一新兴阶层对于自身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不过,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产品却远远滞后于这一需求,尤其是在个性化产品的设计上,供给远远不足。
中国的金融机构迅速发现了这一需求并正在不遗余力地弥补这一供给缺口。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私人银行不仅满足了富裕阶层对于自身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诸如私人诊所、机场贵宾服务等特色服务项目也为其提高自身生活品质、彰显自身社会地位提供了新的途径。
“我最近在香港买了一套房子。但是,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我还看不懂”,在最近某银行私人银行开业仪式上,一位高净值客户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聊天时谈到了他对当下投资的疑惑。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作用下,仅仅依靠买房子就能实现资产增值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正使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对投资更趋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投资银行迎来了不断提升的市场需求。同时,从银行自身角度考虑,大力发展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的零售银行特别是私人银行业务,也被看成是未来发展的正确路径,中信银行就把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写进了公司战略。
第一目标:财富的继续积累
尽管不同的主体提出了不同的财富目标,但据记者了解,在高净值客户看来,财富的保值增值依旧是其第一财富目标。招商银行的相关调查显示,将近40%的受调查者依然把“私人财富的继续积累”作为其第一财富目标。
目前,银行通过自己开发理财产品、与信托公司或其他第三方理财机构合作等方式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根据产品的不同周期,每种产品有不同的收益率。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方瑞对记者表示,相对于财富的增值,高净值客户始终把控制风险放在首位。
目前,七至八成中国高净值客户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下,还处在事业上升期或者巅峰,他们除了注重理财外,也很看重自身财富创造过程中的成就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私人银行为相关客户提供的服务不单只集中在理财方面。一位国有大行私人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在他们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客户不仅在私人银行处进行理财,也希望私人银行能够提供关于企业发展的建议,比如有的客户想运作企业上市,这项工作就涉及到了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多方面的配合。因此,私人银行提供的服务也早就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零售银行。
虽然各家银行都在努力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记者也注意到,很多银行还是缺少开发自主创新产品的能力。当下的理财产品多是由信托公司和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的,真正来自银行的“原创”并不多。
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是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1年年薪只有十几万元,这与其服务的客户,在理财经验、财富程度上均存在不小程度的差距,话语的不匹配可想而知。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中国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入行门槛是通过AFP(初级理财师)或CFP(高级理财师)考试,这与国外从业人员要有律师证、会计师证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第二目标:追求高品质生活
紧随“财富积累”的第二大目标是“追求高品质生活”,大部分高净值人群在拥有时间和经济上的自由以后,开始享受物质上带来的愉悦,摄影旅行、艺术收藏等业余爱好渐渐受到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私人银行开始强调“管家式金融”服务,并不断设计出不同种类的专属投资产品。某股份制银行就将“需求与定制”作为其私人银行服务的主要理念。最近,该行还邀请来自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深圳的超级富豪,乘坐湾流G450私人公务机,体验北京至迪拜往返逾14000公里、飞行时间共17小时的公务机尊享之旅。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