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为拍照丢颜面 非洲姑娘强遭合影数百次
加拿大总领事:很佩服世博排队游客的热情

图为西班牙志愿者合影留念。
张雅林摄
10月15日,来自西班牙的志愿者团队结束了为期一周的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22名“洋白菜”与中国伙伴临别之际一再表示,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和良好素质留下了深刻印象。服务世博,不仅改变了他们以往对中国的想象和印象,更成了终身难忘的美好记忆。
“额外”的志愿服务
■游客争相合影的“明星”
与世博园里以年轻大学生为主的中国“小白菜”们不同,22名西班牙志愿者年龄从19岁到70岁,成员既有大学生,也有从事各种社会职业的在职人员,还有退休的老人;相同的是,他们均参与了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有着丰富的世博服务经验。10月7日起,他们在上海世博园正式上岗,分别被安排在浦东园区的西班牙馆、中南美洲广场及浦西园区的马德里馆附近,接受参观者的咨询。他们被来世博园参观的游客亲切地称为“洋白菜”。
所有成员都是第一次来中国。由于语言限制,来自西班牙的“洋白菜”们的主要职责是为欧美参观者提供帮助。让他们意外的是,中国参观者们对这些外国志愿者们更充满着好奇和热情。应邀和中国游客合影留念,成了“洋白菜”们每天上岗后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70岁的玛丽亚—伊万赫丽娜年纪最大。时常有中国参观者带着好奇和敬佩来向她问好,表达羡慕和鼓励,祝她工作顺利。这让玛丽亚十分感动。65岁的马努艾尔留着长长的胡子,戴着一副圆眼镜,长得有点儿像《哈利·波特》中慈祥智慧的邓布力多校长,更成了游客们争相合影的“明星”。虽然这“志愿服务”内容既意外又额外,可他们全都乐在其中,因为能与中国游客更多交流。
“看得出,和我们聊天、合影,他们多么开心。以前在西方只听到马可·波罗描述东方国家的慷慨待客之道,但只有来到中国,才会明白中国人有多么热情、好客!”“洋白菜”海索斯这样说。
学中文、观世博
■点滴交往中感受中华文化
上海世博会规模远远大于2008年举办的萨拉戈萨世博会,但在园区组织、交通管理、活动衔接等方面的井井有条、沟通顺畅,给西班牙志愿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浦西园区将大片旧厂房改造、绿化,在世博会后继续造福于居民的做法,也让他们啧啧称赞。“这些足以证明中国人民的智慧、能力。”
在这些“洋白菜”们眼里,中国游客在排队参观世博展馆时显示的热情、开放、守纪、忍耐态度,还有中国“小白菜”们表现出的良好教育素质,都出乎他们来中国之前的想象。短短几天,他们教会了在西班牙馆、马德里案例馆服务的中国志愿者几句简单的西班牙语,自己也学会了说“你好”“谢谢”,在一点一滴的交往中了解上海、感受中国文化。
志愿服务之余,只要一有休息时间,“洋白菜”们便换上便服,参观世博会。他们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博客,记录自己的上海世博会感受,每天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生活。开博时间不长,网址也不太起眼,可现在已经有了每天超过1200人的访问量。这让他们很是自豪和快乐。
各式徽章别满挂带
■难忘上海世博的志愿经历
“洋白菜”们刚来时光熘熘的世博证件挂带上,现在都像中国小白菜们一样别满了各式徽章。4位西班牙志愿者还收获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之星”勋章。他们回赠给上海世博局的,是一面有萨拉戈萨、上海世博会标志以及全体西班牙志愿者签名的上届世博会旗帜。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