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重阳。由于计划生育的推广实施,“4+2+1”模式的家庭越来越多,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小孩。转眼间,“60后”、“70后”的父母多数已进入老年。父母的养老,不仅依靠他们的养老金,更要依靠儿女的理财意识。
厘清养老概念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讲究的是“养儿防老”。但随着“4+2+1”家庭模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传统的观念也受到极大挑战。儿女们除了要为自己的将来早做准备,尽量避免未来生活品质受到影响,还要对双方父母多多考虑。
许多子女觉得,父母养老,首先要准备足够的养老金。有关专家测算,按退休后老夫妇每个月4200元的生活费计算,从60岁退休到80岁,基本生活费就需要101万元,加上可能出现的医疗支出约24万元(按每月1000元计算),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至少需要125万元才能过上安稳的晚年生活。但是同时,养老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孝敬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居家养老为主
到底是居家养老好还是机构养老好,这绝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是非题。目前的养老机构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状态:不是收费太高,太“贵族化”,就是收费不高,但条件太差,真正能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养老机构还是很少。因此,如果有条件,尽可能让父母居家养老。
但如果老人需要有专业护理,同时家庭经济条件也能承受的话,那到合适的机构养老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儿女孝顺无法代替同龄人间的社会交往,一旦失去老伴这个家庭生活的支撑,他们可能就会觉得,在有老人聚集的养老院不会那么孤单。
健康放在第一
现在许多关于养老的建议,都认为要提前做好理财规划。确实,父母老了之后,让儿女一下子拿出一大笔钱来养老的确非常困难。同时,别忘记为父母提供健康上的保障。
现在保险市场上各种重疾险、寿险产品虽然不少,但针对老年人的却是寥寥无几。这些产品投保年龄一般到60岁或65岁截止,超过50岁投保,不仅健康审查严格,而且投入产出会出现倒挂现象。因此,一些特殊的险种值得关注,像有老人骨折险,将年龄放宽至85岁,每年保费为数十元,保险期为1年。而有的保险公司则推出长期护理险,意外伤害、老年痴呆等疾病引起的不能自理都可以获得赔付。子女了解养老理财的目标,加大稳健保障型资产配置比例,为父母选择这些保险产品,也是给予父母的关心。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