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人在思考“当我老去”这个问题(资料图片)
“重阳节买份保险送父母”这样的广告词和宣传语,在16日这一天,广泛见诸于中国各地。而商家选择这一促销角度,正是看到了中国老百姓对养老保障日益提高的关注度。
16日,中国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节日重阳节。由于九月初九在中文中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因此这一天也是祭祖、敬老之节日。
26岁的王晓目前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重阳节这一天,她打算在前段时间为父母挑选的三种商业养老保险中做出最终选择。对她而言,看上去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们推出的险种很多,跟你推销的时候又描述的一个比一个前景好,但是我们也不是专业人士,买养老保险主要是想有个保障。”王晓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获得了“人口红利”,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然而,有报道称,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在10年后进入“关窗期”,老龄化的步伐在步步紧逼。
根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将是老年人。
广西民族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郑维宽说:“这意味着中国将肯定会面临 未富先老 的局面,作为个体的家庭普遍面临如何规避 未富先老 的尴尬。”
在“人口红利”向养老压力转变的过程中,加之普遍的“四二一”家庭架构,让国人传统的家庭“养儿防老”模式受到考验,养老保险成为实现老有所养的保障。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主要分为社保和商业保险两种。中国正不断加大社保扩面工作,参加企业职工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在逐年增多,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也在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从2005年的649元增加到2009年的1225元。
另外,中国现有13亿人口,其中8亿在农村,平均寿命为71岁,农村养老问题更加不容忽视。山东、四川、吉林等地都已经先后启动了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基本原则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而在商业保险方面,中国保险企业服务以及中国人的参保观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吉林省保监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利润较低等原因,许多保险公司对商业养老保险曾一度比较冷落。而在百姓当中,商业养老保险同样还没有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高万东认为,在投保人缴纳相应费用并到达一定年龄后可领取养老金的商业性退休养老保险产品,是社保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但这在中国还尚未普及。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选择投资来规避“未富先老”的尴尬。来自一些大型门户网站的调查表明,有能力的中国城市家庭愿意选择将年收入的20%左右投入到基金、股票、保险中,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不过,投资渠道仍然较为单一、房价节节攀升的现状,导致中国家庭面临沉重的压力。深圳联飚投资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时来翔说:“股票、基金、储蓄还是众多家庭的第一选择,但最近几年来,房价飙升导致许多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本来有能力为自己的将来投资的规划,被迫用于购买房子。”
不少理财专家分析认为,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保证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唐凌说:“这意味着 未富先老 的问题将从整个国家战略上布局,加快寻找破解之路。”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