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房产的其他话题……

返回房产……


我收藏的爽吧……


房地产调控“限购令”已向全国蔓延

1 房地产调控“限购令”已向全国蔓延
qq4713814672010-10-17 02:21:08 发表
此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宁波、福州、厦门、天津9个城市出台了包含限购措施在内的地方房产调控实施细则。昨日,广州出台了地方版楼市新政实施细则,“限购令”赫然在列,“限购令”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各地纷纷出台“限购令”:
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出台住宅限购令
拒绝当“睡城”河北省多地出台楼市“限购令”
广州出台商品住房“限购令” 限内限外限贷限年龄
天津出台住房“限购令” 每户市内六区限购一套房
海口出台“限购令”:一户家庭只能新购1套商品房
楼市调控各地总动员:沪深厦齐推“限购令”
调控楼市出"重拳"宁波发布住房“限购令”
福州出台住房"限购令" 福厦"双城计"显调控决心
三亚出台“限购令”每户限购一套商品房
南京规定限购三套房 商品房报价三个月不准涨
地方楼市调控再发力 杭州居民只能新购一套房
温州发限购令、控价令 商品住房售价1个月内禁超5%


 购房者
  下手还是观望?左右为难
“万一时机没选对,说不定前后就是十几万的差价。”对现在该不该买房,成都市民杨文成有些疑惑。杨文成属于改善型购房者,从8月下旬起他就四处看房,最终选中了城西某楼盘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并与售楼小姐谈妥了价钱,“一次性付款,所以在9.7折的基础上给我额外优惠了一个点,算下来总价65万元,还送1年物管费。”
就在杨文成刚开始选房时,却碰上新“国十条”的出台,他希望房价能降下来,“观望了小半年也没看到房价下跌的迹象,几套候选房还被别人买走了。”于是他重新启动了购房计划。但就在他准备下手时,9月29日又遇上了“二次调控”细则出台,随后多个城市密集推出了包含限购措施的新政实施细则,这让他再次产生了观望的想法,但他对“二次调控”的效果心里没数:“如果观望,会不会又像上次一样错过一些机会?”
“与上半年坚定的观望情绪不同,现在的购房者更多是在犹豫,既怕买了以后房价下跌,又怕观望错过了现在价钱相对稳定的时机。”成都某房地产公司营销经理贺治雄表示,从公司最近的监测来看,目前市场再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观望情绪。
业内人士
  成都新政收紧可能性小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限购属于行政命令,在投资投机者大量购房的情况下,暂停购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甚至可能“急剧降温”。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各地的限购措施松紧度并不一样,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别。
“虽然 二次调控 后出地方实施细则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推出了 限购令 ,但各地的限购细节还是存在较大不同。”房地产业内人士张启骏表示,“例如广州就限制得非常严格,本地家庭限购一套、非常住家庭不准购买、未满18岁不得单独购房;而上海、杭州等城市未对购房者已有房产的套数做出限制,相对较宽松。成都并不是一线城市,实施限购的可能性不大。”
对成都房价的走势,贺治雄认为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相关评论:
限购令能否挤掉楼市泡沫?
继北京4月底出台限购令后,国庆前后包括深圳、厦门、上海、宁波、福州、杭州等多个城市也相继出台了不同程度的“限购令”,再次对市场需求予以围堵。本埠“限购令”也唿之欲出。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房地产调控“限购令”已向全国蔓延
qq4713814672010-10-17 02:21:08 发表
如今楼市调控,新政迭出,烽烟四起,你方唱罢我登台,乱花渐欲迷人眼。“国十条”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于是“问责制”、“限购令”等纷至沓来,急急如律令。“限购令”出台,楼市在“退烧” 如深圳10月9日全市新房成交仅53套,较之10月1日的656套暴跌92%,较之9月份的日均180套下跌70%,让公众似乎看到“一线天”。可是,“深圳新政”能走多远?“限购令”能否釜底抽薪,让中国楼市走出泡沫泥沼?仍未明朗,有待观察。
在缺乏规则意识的背景下,法治政策与钻空子就像永远也玩不完的猫鼠游戏,任何政策都经不起亿万人、千百次的挖与钻,“限购令”恐怕也难逃千疮百孔之厄运。为了追逐利益、规避政策风险,一些人婚可“离”、家可“散”,还怕区区一户一套的“限购令”?从技术层面,“限购令”虚弱得不堪一击。
用强硬的行政干预,硬生生打压市场需求,抑制炒卖,从而起到楼市降温、楼价平稳的作用,此为“限购令”之初衷。且不说楼价与需求之间是否存在如此简单的线性关系,退一步说,真的出现这种局面 楼价跳水、楼市萧条,且不说找不到出口的巨额游资何去何从,开发商坐得住吗?银行坐得住吗?
经过多年的利益勾兑,开发商、银行等相关方早就抱成一团,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了。虽然在利益面前,各自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让他们明白在关键时刻,互助互利才是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优势策略。开发商的利益暂置一旁,先说银行。虽然“国十条”4月份就出台,但截至6月底,华夏、建设等8家银行向开发商发放的贷款高达9009亿元,同比增幅超过两成。银行与开发商成了同穿一条裤子的“难兄难弟”,他们对旨在打压楼市的调控能心悦诚服吗?
即使到了关键时刻,开发商、银行的利益都可以牺牲,土地财政这块大蛋糕又怎能慢慢“发霉”呢?要知道,我国不少地方政府都被巨额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地方政府的债务包袱有多大?数字显示,截至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数万多亿元。一般情况下,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是以土地资产作为抵押的,这些债务清偿取决于土地价值升降和贷款时的土地估值。楼市不景气必然导致土地贬值,客观上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种局面是地方政府不乐于见到的。事实上,今年1至9月份,即使楼市调控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国内开发商在30个城市仍斥资8922.85亿元拿地。
除了对住房刚性需求的普通市民,炒房客、开发商、银行都不愿意看到楼市真正受到调控、楼价逐步下跌,要命的是,集资金、土地、政策优势的后者才是真正的楼市操盘手,因此楼市调控屡屡成为“空调”也就不难理解。“限购令”恐怕也只是一块“创可贴”,难以根治楼市之病。(来源:广州日报)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