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内罗毕10月16日电(记者王雅楠)10月16日,全球再次迎来“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团结起来,战胜饥饿”。洛克菲勒基金会非洲区域负责人、粮食问题研究专家詹姆斯 恩尤罗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东南非地区乃至更广泛非洲区域粮食供给渠道的畅通、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丰歉收季粮价的波动,保持粮食价格公平、合理、稳定。
恩尤罗认为,近年来高涨的粮价使得东南非民众,特别是那些最贫困地区的普通民众,不得不花费收入的60%至80%用于购买粮食。日渐走高的农业生产投入成本一方面抬高了粮食价格,同时还使市场购买力大打折扣。
恩尤罗说,实际上,东南非各国之间有着粮食产出互动的相对优势,经常是一个国家进入收获季而很多其他国家播种期才刚刚开始。如果各国政府能够使粮食在区域内实现便捷、顺畅的流通,将随时可以保障市场需求得以满足。
因此,恩尤罗强调,提升非洲国家的粮食生产和贸易交往水平在未来粮食及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将成为重中之重。实现粮食生产源、销售时间、运输渠道多样化,也将有助于粮价的市场调节,使之实现长期稳定,从而解决粮价高涨而带来的粮食危机问题。
恩尤罗同时表示,近年来非洲国家遭受极端天气侵袭的频率增加,粮食丰余国家应该在他国因灾害导致粮价飞涨时伸出援手,保障粮食供给。这不单单是通过援助实现,不断增进的粮食贸易关系才是维持良性粮食交易常态、保持区域内粮食贮藏量平衡的最佳途径。
恩尤罗在采访中说,非洲农业耕种目前主要以小型农业为主,农业种植技术、能源利用、创新研发必须得到重视。他注意到,目前非洲区域融合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落后的基础设施、政策忽视以及政府在农业技术和创新方面投资的匮乏,“非洲国家政府多年来一直忽视了包括粮价在内的很多粮食危机的潜在诱因”。
他认为,非洲地区现有区域组织如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已经成为非洲地区最主要的地区贸易集团,这些组织对于畅通粮食流通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东非共同体等组织已将粮食贸易关税降至低水平,但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粮食运输成本依旧无法从根本上降低,而东南非共同市场则因其自由贸易区性质而无法实现部分粮食产品的免关税进出口。
“在保证本国消费的同时,实现更多粮食跨境销售应该成为广大非洲国家的长远目标”,恩尤罗在采访最后强调,“只有合作和团结,才能长期解决非洲普遍面临的粮食危机及相关衍生社会问题。”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