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尊重生命理念的安全防范自然是重点,但更关键的是要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综合报道) 智利33名矿工全部获救,这一事件创造了世界矿难生还的奇迹。与之相比,中国采矿业存在的避难设施匮乏、救援不够有力、应急机制不健全等一些列问题亟待解决。
关于此次救援的成功,新华社文章指出,预先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是关键要素。其中,为被困矿工提供现场心理疏导成为一大亮点。除了智利总统皮涅拉亲临指挥、各级部门联合展开救援之外,美国宇航局专家也受邀在现场对井下被困矿工进行心理干预及生存指导,被困者甚至能与地面亲属进行视频通话,互相鼓励。这种“地面+地下”同步并举的方式,激励了被困矿工的求生意志,也为救援行动的成功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这方面,中国与智利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据《东方早报》报道,山西大同矿务局职工王有利表示,“心理干预或情绪疏导的工作,很少,基本上没有,都是矿工被救出来后,给他找找心理医生,给一点物质补偿,让他恢复一下。”
此外,完备的井下避难设施、充足的生存物资,为受困矿工生命的延续提供了关键保障。在智利圣何塞铜矿700米深井下的紧急避难所,储存仓有食品、水、氧气、通讯设备等必需品。而国内许多矿井的相关避难设备及生活用品数量尚未达到圣何塞铜矿的标准。
据环球网报道,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救援队队员赵卫星称,“只有国有才可能有庇护所,私人的小矿井很少有”,“也不清楚庇护所中到底有些什么”。《东方早报》援引山西大同矿务局职工王有利的话称,“智利做得更人性化一些,国内不会这样,不会事先准备紧急状态下的生存物质。”
源于尊重生命理念的安全防范自然是重点,但更关键的是要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有数据显示,我国百万吨煤死亡率为4%,是美国的100倍。专家指出,遏制矿难决不能纸上谈兵。正如《东方早报》评论员文章所说,“在这场国家行动中,我们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以人为本;在这次全球守望中,我们体悟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至上。”(刘延芹)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