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时建好的上风桠隧道,如今已经荒废了 摄/记者 吴海浪

1909年,川汉铁路的开工仪式翻拍/记者 吴海浪
世界最难修铁路本月试跑动车组
修建构想历时百年被誉为“桥隧博物馆”
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地质最复杂、施工最困难的山区铁路 宜万铁路(湖北宜昌至重庆万州)有望本月份试运行动车组,预计今年11月底全部建成通车。
这条被誉为世界上最难修的铁路全长377公里,全线共有隧道159座,桥梁253座,桥隧比例高达74%,几乎是桥隧相连,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
8月18日,这条在1903年便提出修建构想的铁路宣告全线铺通。本报记者于8月底9月初亲赴宜万铁路施工现场,历时半个月实地采访。本报于今明两天推出专题报道,为您讲述百年宜万铁路的“光荣与梦想”。
名副其实的百年铁路
宜万铁路的设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清王朝。
1903年,清王朝拟定修建从四川成都经重庆到湖北汉口的川汉铁路,并且在第二年成立了川汉铁路总公司。四年后,在宜昌设局筹划宜万段事宜,詹天佑被聘为这条路的总工程师。
然而,因国力有限、地质条件复杂,之后更因清王朝黯然退场,这条只“开了个头”的铁路被长久搁置。即使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两大宏伟梦想之一包含有建设川汉铁路,也终未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宜万铁路被重新提上国家铁道建造日程,但由于建设难度为当时工程技术所不能及,因此也只能“计划中”。
时间到了2003年底,巧合的是整整100年后,宜万铁路真正得以开工建设。
宜万铁路,名副其实是一条凝聚了中国人百年梦想的大通道。
被称为“桥隧博物馆”
百年铁路,今朝建成。为了了解其中的故事,本报组织采访团,从宜昌到万州,沿着铁路线一段一段,边走边访。
“宜万铁路,知道啊,世界最难铁路哦。”一到宜昌,记者遇到的第一个出租车司机杜女士,对始于家乡的这条铁路不乏了解:“为什么难?就因为全是桥和洞。”
而当记者到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铁道部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那里,得到了更为精确的回答
宜万铁路全线共有隧道159座,其中有54座还是双线隧道。铁路沿线还有桥梁253座,其中双线特大桥21座。宜万铁路的桥隧总长,竟然占到线路总长的74%,这无疑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桥梁隧道比例最高的铁路。也正因为如此,这条铁路被称为“世界桥隧博物馆”。
宜万铁路线上,3公里以上的隧道20座,10公里以上的隧道3座,数量和总长均在全国铁路干线中位居第一。
整条铁路线上,桥梁隧道一座连着一座,往往是这里刚出隧道,不到二十米远处就又要开山,连续修建另一座隧道。还有更多地方是桥隧相连。
宜万铁路全线24座火车站,其中有8座是建在桥洞或隧道中,其艰险可见一斑。
377公里修了7年
宜万铁路的难,绝不仅仅是桥隧长度的高比例。宜万线穿行区域恰属我国岩溶最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铁路沿线地形条件特别恶劣,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岩溶地貌发育,构造复杂,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
隧道建设按风险分为轻、中、高三个等级,而宜万铁路全线有34座高风险隧道。在这些隧道中,有四分之一是可能发生大规模突泥突水的一级风险隧道,长度超过10公里、最大埋深超过600米的野三关隧道、齐岳山隧道均位列其中。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