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房产的其他话题……

返回房产……


我收藏的爽吧……


聚焦十二五:未来五年五件事值得担心

1 聚焦十二五:未来五年五件事值得担心
jdlp10122010-10-18 12:43:33 发表
“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其中经济指标更是出色完成,使得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社会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发生背离:收入、就业与经济并未同步,环境治理目标未能按计划完成。我们认为“十一五”最大的启示便是对政府定位的再次思考,如何厘清政府定位是未来五年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十一五”规划目标出色完成 经济跃居全球第二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举行,会议对“十一五”进行总结,并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当前,离“十一五”结束还有一个季度时间, “十一五”规划中, 14个预期性指标,8个约束性指标得以基本实现,某种程度可以认为,目标得以出色实现。
具体而言经济增长、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的各项目标均超预期完成,体现出在“十一五”期间政府对于经济和民生方面的努力。尤其是经济方面,在全球遭遇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由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23个指标中,尚未实现的有以下几项(以2009年目标为基础),一是服务业就业比重,按照计划,2010年预期性目标为35.3%,截止2009年为34.1%,但是完成目标应该不成问题。
第二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预期性目标是,到2010年比重达到2%,但是截止到2009年该比重仅为1.6%,发改委一高层领导对网易财经表示,按照目前的进展,这一目标如果实现,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个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改目标为约束性目标,规定到2010年单位能耗降低20%,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2009年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0.09%。如此一来,下半年单位GDP能耗需再降5.29%,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但是,以目前中央推动力度来看,目标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很大。
表1:“十一五”成绩检阅
类别
指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2009
前四年实际增长(%)
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万亿元)
18.2
26.1
7.5
预期性
34.1
11.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13985
19270
6.6
预期性
25511
9.3
经济结构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0.3
43.3
[3]
预期性
43.4
服务业就业比重(%)
31.3
35.3
[4]
预期性
34.1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1.3
2
[0.7]
预期性
1.6
人口资源
城镇化率
43
47
[4]
预期性
46.59
全国总人口
130756
136000
<千分之八
约束性
133474
环境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
约束性
[15.61]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
约束性
[30.5]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5
0.5
[0.05]
预期性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5.8
60
[4.2]
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亿公顷)
1.22
1.2
-0.3
约束性
1.217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约束性
[13.14]
森林覆盖率(%)
18.2
20
[1.8]
约束性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聚焦十二五:未来五年五件事值得担心
jdlp10122010-10-18 12:43:33 发表
20.36
公共服务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8.5
9
[0.5]
预期性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亿人)
1.74
2.23
5.1
约束性
2.349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23.5
80
[56.5]
约束性
94
人民生活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4,500]
预期性
[4,603]
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
[4,500]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4.2
5
预期性
4.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493
13,390
5
预期性
17,17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3,255
4,150
5
预期性
5,153
二、漂亮数据背后有隐忧
可以看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效果非常显著。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实际上,回顾“十五”及以前五年规划完成情况,绝大多数经济增长类指标实际情况均远远超过规划水平。例如“十五”期间计划GDP年增速目标为7%,实际增长达9.8%每年。“八五”期间更是成倍于初设目标。此外,每年两会,全国人大的批准目标均高于五年计划目标。
表2:“六五”到“十一五”GDP增速规划目标和实际增长目标
计划目标
实际增速
十一五 (2006-2010)
7.5%
11.1%
十五(2001-2005)
7.0%
9.8%
九五(1996-2000)
8.1%
8.6%
八五(1991-1995)
6.0%
12.3%
七五(1986-1990)
7.5%
7.9%
六五(1980-1985)
4%
10.72%
相较于经济目标而言,社会发展类指标多数只是基本达标,部分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指标完成进度甚至明显低于规划要求。而环境保护类目标,尚需大力的行政力量才能得以实现。
以就业为例,“十一五”期间尽管新增就业人口得以实现,但是同之前相比,GDP增速创造的就业人数在不断下降。在90年代,GDP每增加1%,就业可以增加0.43%,到了90年代就降到了0.11%,到了21世纪的前四年劲到了0.098%。“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增速的家具,就业增加人数效应在不断减少,从表三可以看出,环比在不断下降,除了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除外。见表3:
表3:“十一五”期间GDP增长与就业关系
年份
GDP增速
增加就业(万人)
单位GDP增长对应就业人数(万人)
单位GDP增长对应就业人数环比增速
2005年
10.4%
970
93.3
2006年
11.6%
1184
102.1
=1.09
2007年
13.0%
1200
92.3
=0.94
2008年
9.6%
1113万
115.9
=1.25
2009年
9.1%
1102万
121
=1.04
以收入为例,“十一五”规划提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按照年5%的增速,由2006年的10493元,增到2010年的13390元,而2009年城镇人居可支配收入已经达17175元,高出预定目标2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期性目标为4150元,2009年已达5153元,高于预期目标24.1%,但是两者仍低于实际GDP的增速。
与此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大。据人力资源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维持在3.3倍左右,行业间差距最高达到15倍,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相差20多倍。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聚焦十二五:未来五年五件事值得担心
jdlp10122010-10-18 12:43:33 发表
经济指标高于其他指标:比如经济结构的三个目标,有两个目标实现难度很大;比如社会指标低于经济指标增速。实际上也预示了过去五年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经济结构的失衡:
高投资低消费。最终消费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十一五”期间,消费率首次跌破50%,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在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带动下,“十一五”的投资率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服务业发展缓慢。“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占中国GDP比重平均约为41.6%,高于“十五”时期40%的比重,并且由于带动一些高耗能、高排放工业产业快速增长,一些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预计达到43.3%的规划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
国际收支不平衡。 “双顺差”依然持续,经常项目占GDP比重一跃成为近几个“五年”中的最高水平,其中2007年的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高达11%;
其次是国民进退现象的再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力量中的进一步扩大。除了山西煤矿整合的个案外,统计数据也提供了这一支撑。从2009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评选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发展十分艰难,最好的排名仅为37位。500强中有154家企业实施了兼并收购行为,总共收购了909家企业。其中国企收购830家,占比高达91%以上。实施兼并收购最多的10家企业,全部是国有企业,包括3家央企和7家地方国企。
此外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500家营收最靠前的民企,税后净利润为2179亿元,其利润总和不及两家最赚钱的央企——中国移动去年净利润为1458亿元,中国石油位居次席,净利润为1033亿元。
同时,有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全国信贷规模总量增加了4.8万亿元,而中小企业贷款增加额度只占不到5%,目前中国企业融资中80%左右来自银行信贷,但信贷总量中80%左右资金投给了大企业;而有80%左右的中小企业从来未向银行贷过款。
三、 蜗居系人为造成
十一五期间,住房问题得到放大,尤其是2010年以来,政府推行调控政策力度更是前所未有。但实际上历年“五年”规划中,早已对住房问题做了相应规划。
住房改革问题在“六五”计划中就已提出,六五规划中指出,要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积极性,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和方式建设住宅,并提出进行出售住宅试点,鼓励个人买房。在“七五”计划中,指出严格控制居住面积不适当的扩大和住宅建筑标准的提高,实际上是在住房市场发展过程中对过度开发的一种抑制,这其实与“一五”计划时的“严禁浪费”的思路一样。“八五”规划时期则明确提出了,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的说法,并提出加快住房制度的改革。而在“九五”计划中,正式出现了“房地产”的字眼,并提出加快商品化步伐。
在“十五”计划中,则明确提出了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以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的住房建设力度建立廉租房供应保障体系。“十一五”延续了之前的思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房。但实际上,实施过程中,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发生严重分离。
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占比,1996年为11.7%,2000年达到26.1%,随后不断下降,“十一五”期间降低至10%以内,2009年仅为5.9%.同时,经济适用房投资占比也在不断下降,从最高点的16.6%,到“十一五”的6%以内,2009年仅为4.3%。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聚焦十二五:未来五年五件事值得担心
jdlp10122010-10-18 12:43:33 发表
历史上,在建设高峰期,英国的保障性住房占住房存量的曾一度接近60%、日本超过50%、中国香港地区超过45%、新加坡超过90%;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目前的这一占比仅为10%左右,保障性住房存量严重不足。
对比2010年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看,政府基本延续了此前规划思路,即重新重视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作用。
四、十二五的五大担心
“十一五”规划目标虽得以实现,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基于对之前“五年”规划的评析,对于“十二五”我们充满五大担心。
首先,担心的是经济结构依然重投资。重投资的模式在金融危机中得到强化,之后便产生了系列问题,并使得经济不均衡的模式得到强化,在未来五年,如何将已经提了27年之久的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下去,值得民众期待。
第二,担心国继续强民继续“不富”。“十一五”期间,职工工资每年都涨了15%,但居民的整体收入增长还是跟不上近10年GDP的10%增长速度。如何让居民收入同GDP同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担心被就业。“十一五”期间经济成为世界第二,但是就业却没赶上经济增速,被就业现象也于“十一五”期间诞生。如何实现就业与经济同步发展,是未来五年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担心“国进民退”进一步发展。“国进民退”的结果是效率的损失,政府的本质是提供公共产品,而非参与资源分配和参与市场竞争。但是,我们看到部分政府尤其是国家部委对市场的参与度不断加深,比如对农产品的控制方式、比如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干预,又比如对节能减排目标实施的不到位等。
第五,担心住房问题加剧,蜗居成为常态。当前房价已经创历史新高,住房问题已经逐渐影响到经济发展,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是一个关键的解决途径,如何避免过去有目标,但执行反复的问题,值得关注。
未来五年,我们认为起码有两件事情政府应该并且能够做到:
第一是对民众减税。按照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计算, “十一五”期间,中国个税的增速分别为17.2%、30.2%、16.6%、6.2%,22%(预计),平均增速为18.4%,高于“十一五”期间GDP的增速。简单估算,如果在“十二五”期间,保持个税增速与GDP名义收入增速相一致,那么预计“十二五”期间,个税的减少将使居民增加可支配收入400亿~1000亿元。
第二是政府减少对市场干预。“十一五”规划中,服务业就业比重目标实现困难折射出经济转型的难度,而这期间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政府作用的错位。在过去,五年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在资源配置中退出的趋势逆转了,比如开始对国有土地资源的配置获取了几十万亿元的土地转让价差。各级政府用手中的资源去营造高速度的GDP增长。但是我们越来越担心这种发展模式,因为其未来并不具可持续性;同时,民众的边际利益在不断缩小。政府回归提供公共物品的本位,防护政府失灵是我们所期待的。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