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股一向是债券基金提高收益的重要途径,三季度以来,随着新股破发阴影的逐渐退去,债券基金重燃打新热情。但是,过多地打新、过度地追逐收益率,对债券基金而言也预示着过高的风险。
打新助推收益
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统计,三季度新股发行规模大幅增加,达1717亿元,较二季度增加了七成。新股上市速度的加快以及股市整体环境的好转,吸引了大批基金参与打新。
截至10月13日,三季度以来参与打新股次数最多的是富国天利增长,参与次数达43次,新股获配总金额共计2.32亿元,与其二季度末约36亿元的基金规模相比,富国天利对新股的持有比例已经不低,获配新股对其净值增长的贡献度超过2.45%。
此外,中银稳健增利和华富收益增强参与打新的次数分别为37次和34次,另有华夏债券、工银瑞信增强收益等16只债券基金的打新次数也都超过20次。
打新过多之忧
借助于打新股,债券基金的确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一些基金经理已经开始警惕打新风险。
深圳某大型公司债券基金经理向记者坦言,其管理的一只债券基金打新股比例比较高,阶段性业绩排名很靠前,但是波动性也很大,导致份额下降很快。“我们也对此进行了反思,债券基金并不是收益越高越好,还是要注意分散风险。”
“新股今年很多人看不懂,现有的新股发行制度可能推高了发行价,再加上流动性比较充裕,所以打新股肯定有风险,要谨慎选择个股,一定要有基本面支持,三个月锁定期满一解禁就卖出。另外,我们不会买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上述基金经理表示。
南方广利债券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韩亚庆也表示:“当前新股的初始定价普遍较高,上市后破发风险很大,而参与网下打新股又有三个月的锁定期,所以我对打新会比较谨慎。如果存量股票里已经有与新股类似的品种,但估值又比较便宜,我觉得就没有必要打新。”
前述债券基金经理还认为,现在行业内已经出现了债券基金过于追逐收益率的苗头。“现在很多人对债券基金进行业绩排名,我觉得很不应该,债券基金更多地应该是做风险管理,对债券基金经理做排名,可能会令基金经理过于冒进,冒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在股票投资上的亏损可能完全吞噬掉债市上获得的收益。相对而言,新股和可转债的投资比较好把握,风险可控,但仍然要注意选择。”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