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高敏坐在了记者面前,当年的“跳水皇后”的光环正在慢慢褪去,只有她的微笑,依然淡淡的甜甜的,一如往昔。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在毫无悬念地卫冕女子三米板跳水金牌后,高敏选择退役,前往美国学习,随后在加拿大当起跳水教练;1995年,她随丈夫工作调动回国,不过一直保持低调;如今,她跨界当选秀比赛评委、给媒体写世界杯球评,筹划着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从今年开始,我准备用1年时间来实现自己一些新想法。当然,我现在还不打算透露这些梦想,等事情都做好了,我才会和大家说。”高敏说。
人生因转糖饼而改变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你从小学开始练跳水。据说去的100多个小孩,练到最后只剩你一个人,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
高敏:就是喜欢,还有我觉得虚荣心得到了满足。那么多小孩在一块练跳水,他们练得哼哧哼哧的,我一下就会了,那种虚荣心急剧得到满足,然后就很喜欢跳水,因为它让我感觉良好。当时老被提意见说太骄傲,骄傲使人退步,我就一直在想,我哪里骄傲了?(大笑)
南都:1985年,你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就曾摔倒肺部出血,当时那么小,有没有想过算了,不跳了?
高敏:那时候比较简单,想的不多。当时受了那么多伤,耳膜也穿孔了,父母、周围的人都让我去读书别练了。我当时犹豫不决,就想去转糖饼,转到龙就坚持练,转到其他就回家读书,我真的转了一个龙。命运就改变了。有的时候就贵在坚持那一下吧。
退役前一度产生轻生念头
南都:我听说,退役前因为伤病的困扰,你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高敏:当时有种感觉,进游泳池还不如死了。其实好多运动员都会有类似感觉,觉得如果再继续练下去,还不如不活了。
南都: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最后一次站在3米板上,是不是觉得一下子整个人都释然了?
高敏:最后入水时是这种感觉,站在板上时还没有,当时就想着跳下去,要不还完不了,比赛一定要把最后一个动作跳完嘛。之后你才会知道,跳到水里确实有一种解放的感觉,终于解放,可以放下一切了。
南都:对很多中国运动员来说,除非退役了,否则真的很难放不下夺金的思想包袱。
高敏:是,但是你想想,你永远想着去拿金牌,没有放开自己的思维和心理,就很难长时间保持很好的成绩。优秀运动员的自我调整能力一定要很强。我曾跟很多孩子说,成功是很美好的感觉,失败的感觉比成功更痛苦,但对你的一生而言,这种体验比成功更宝贵。小孩子有时候受到一些挫折并不是坏事,应该去直面它,离成功才会更近嘛。
想选择一种更容易的生活
南都:你在22岁就退役了,现在的郭晶晶一直跳到29岁,还在坚持。外界称,现在的中国跳水界没有合适接班人,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高敏: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中国跳水现在的选择性更强,新陈代谢比我们那时快多了,国家的投入也更大了。至于现在的运动员运动生涯更长,我觉得是训练更科学的缘故。我当运动员那会儿,赛前发一支蜂王浆是最高营养品了,省队都还没有这个,跟现在的后勤保障完全不一样。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