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最牛房车”里最贵重的两样家用电器——空调、电视

6000元买回来的二手中巴,改造成了这辆“史上最牛房车”

“史上最牛房车”的“卧室”

“房车”虽破,一家人觉得,能守在一起就是幸福。
商报记者卢艳艳/文王春胜/图
最近,37岁的河南人冯增成了网络红人,他改造的房车,被封为“史上最牛房车”。
这辆房车里,住着他们一家五口人。因其简陋,很多网友称这是“有车有房一族的最心酸解读”。也有很多媒体,将这解读成高房价年代,工作数年仍买房无望的打工族典范。
其实,冯增并非完全没有实力买房,只是他不愿意做“房奴”,更愿意将钱用于扩大生意。虽然住在房车内,但他觉得现在生活很幸福。
郑州市郑尉路与南三环交叉口附近,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修车店。37岁的周口淮阳人冯增的友谊修车铺,就开在这里。
修车铺前,停放着一辆车牌号为豫G33425的中巴车。
和普通中巴车不同,这辆中巴车一侧装着空调。它就是在互联网上有着响当当名号的“史上最牛房车”。
昨天下午6点,中巴车上开着60瓦的灯,冯增的两个孩子坐在车内写作业。
妻子刘宗英在店铺一旁的简易厨房内做饭。为了节省燃气,她烧的是木板。平时,买东西剩下的纸箱、牙刷盒子等,她都舍不得扔,积攒起来留着当“柴火”用。她买了一些鸡肉,打算改善一下生活。
远处,冯增和一位工人,正满手油污地修一辆白色面包车。
这辆中巴车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上面并排摆着两张床,晚上,妻子刘宗英带着3个孩子挤在上面。
床头是“客厅”,“客厅”内放着一张孩子们写作业的书桌。另一张桌上,放着一台10英寸的小彩电。那是淘来的二手货,接了几次天线,都被雨淋坏了。平时,家人吃饭和孩子学习都在“客厅”。
从远处看,蓝白两色的车身已满是斑驳;轮毂生了锈,雨刷早已脱落,后视镜被摘下来,成了妻子刘宗英和两个女儿的梳妆镜。
“我们在这里住了4年,感觉还行。”冯增说。
“房子”弄好那天,上初中的大女儿偷偷地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在这个城市里,属于我们全家人自己的‘房子’诞生了。”
就在这个6000元买来的中巴车上,刘宗英说过了4年的“幸福生活”。
付得起首付,只是不想当房奴
很多媒体报道称,今年37岁的冯增在河南郑州市内修理了23年汽车,依然没有经济能力在城里买房。
其实,冯增开有修车铺,2005年,他一年的净利润已经有5万多元,他甚至还花6000多元购买了一辆二手叉车,添了一份收入。如果按揭买房,他并非没有实力,但他们“更愿意先扩大生意”。
2000年初,刘宗英路过一个楼盘,售楼小姐追了一里多地给她推销。那时的房价是800元/平方米。“我经济不太宽裕,回绝了售楼小姐。”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