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一个交易日的结束,市场送别了“红七月”。盘点整轮行情,基金再次集体踏空。
今天是7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缩量下跌10.62点,收报于2637.50点。回顾整个七月,沪指从年内最低2319.14点一鼓作气,反弹超过300点,不但收复六月失地,交易量也逐渐增加。
回顾本轮行情,社保基金首先入市,在其带动下,险资、QFII、券商等机构加仓的消息接踵而至,市场人气顿时增加。然而,公募集金其间一直表现较为冷静,大部分基金公司依旧维持了稳定的仓位策略,甚至在市场的连续上涨中,出现了通过减持股票再平衡组合的迹象。
7月仓位与二季度基本持平
来自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昨日,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8.29%,较二季度末77.48%微幅上涨0.81%,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1.77%,较二季度末71.58%微幅上涨0.19%,平衡型基金仓位未增反减,其仓位从二季度末的66.70%小幅下降至66.29%。
“这意味基金绝不是本轮行情肯定不是基金推动的,”银河证券分析师刘志晶指出。除此之外,基金还踏空了整个行情。
市场人士指出,无论后市是否涨跌,基金已经错过了300多点的行情,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是相对排名,比拼的也是相对收益,公募之间集体做多、杀跌现象非常显著。“如果市场‘逼空’行情依旧延续,基金可能会来接‘最后一棒’。”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基金资产配置策略显示出并不认同市场的上涨,基金认为市场短期估值合理,不支持市场向上或向下的巨大波动。“市场若受情绪影响出现剧烈波动,基金可能会继续采用反向平衡策略。”
内部开始分化 嘉实坚守低仓位
不过,基金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随着A股不断放量上涨,基金内部也呈现出分化趋势,一小部分基金已经开始主动加仓。
银行证券的报告显示,上周五至本周四,各基金公司的仓位调整策略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金鹰、国海富兰克林、华安、兴业全球、银河、易方达和鹏华等共14家基金公司的股票仓位出现了显著的回升,而中邮、上投摩根、宝盈、大摩华鑫和华夏等10家基金公司的股票仓位则出现显著的下降。
“这是自4月份市场的大幅度调整以来,首次发现基金公司相互间如此巨大的仓位调整差异。”刘志晶指出,目前基金仓位变化最多的是金鹰基金,上周主动加仓9.02%,减仓最多的则是中邮基金,减仓幅度达7.38%。
大中型基金公司方面,华夏基金减仓4.49%,嘉实则微幅加仓0.70%,博时、嘉实、上投摩根和泰达宏利四家公司平均仓位最低,基本维持在70%以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