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能否掌控更多更好的奶源,将决定下游市场中的胜负。南都漫画:陈婷
在三聚氰胺重现、激素门惊心的背景下,奶源成为乳品行业永恒的话题。在相当多配方粉企业放弃国内奶源之时,伊利也传来了海外寻奶(源)的消息。
自建奶源、自控品质则是另一条道路,不仅飞鹤声称将投资50亿建基地和牧场,新希望蝶泉乳业有机示范牧场年内开工,恒天然也要在唐山牧场附近再次圈地两块。与此同时,光明方面称眼下已管控奶牛多达31.5万多头,且单产水平一直保持在8.5吨以上,50%以上甚至超过9吨。被认为是蒙牛高管焕发“第二春”的现代牧业也有望下月登陆港股,或将成为首个上市的乳业上游企业。
业内多位专家指,目前国内奶源属于结构性短缺,缺少的是优质奶源。而在新的资本投入上游建设时,必须做好耗资较大、周期长,短期内无法获利的心理准备。
现代牧业计划募资10亿美元
据光明乳业7月公告,拟以3.82亿认购新西兰五家独立牛奶加工商之一的Synlait乳业公司新增普通股,控股51%.此后,伊利也传来正洽购新西兰NewZealandDairiesLim-ited南坎特伯雷乳业基地的消息。新西兰当地媒体报道称,俄罗斯食品集团Nutritek是NZDairies的实际控制人,伊利洽购的方式一是进行排他性谈判,提出报价,二是与Nutritek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扩大NZDairies产量。而Nutritek在2008年获批收购了NZDairies51.5%股权后又增持到100%,耗资约1亿美元,目前其则有多达2.2亿美元的债务有待重组。
事实上,国内乳企采用洋奶源业已成为一种潮流,圣元、雅士利、娃哈哈等均是如此,伊利有此念头也在意料之中,但其却直接否认了这一意向。不过乳业专家王丁棉、陈连芳等均表示,新西兰奶源吸引力大,伊利也具备走出去的条件,不排除有这样的想法,但因为事关重大而不方便早早透露。
与此同时,去年底引入KKR及鼎晖1亿美元投资的蒙牛奶源供应商现代牧业据称最快将于本月底招股,11月初登陆港交所,保荐人为瑞银和花旗,计划募资5亿-10亿美元,或将成为首个上市的乳业上游企业。曾任蒙牛乳业副董事长的现代牧业董事长邓九强以公司已进入上市缄默期为由,未透露更多细节。
据了解,现代牧业分别在北京、内蒙、四川及安徽等地经营10个牧场,在建牧场也有5个,现存奶牛8.3万头。在陈连芳看来,现代牧业的优势在于政策对规模化养殖的扶持,但其提醒,蒙牛等大乳企在与牧场的谈判中显然处于有利地位,且上游企业的风险大过下游。“加工乳企出现风险可通过降价、促销等方式减少损失,奶源乳企一旦出现问题,损失会更为惨重,甚至不得不通过宰杀奶牛来度过危机。”
光明管控奶牛超30万头
“9月光明单月销售额突破9.1亿,创下历史新高,这种成绩的取得全应归功于我们坚持的‘扎根品质奶源领先’的经营原则。”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公共事务总监龚妍奇也一再强调其“奶源标准化”和“奶源升级”的计划。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