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调整产业结构问题,有关方面实际上早就提了出来。在本质上,这也是一个转变增长模式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投资与外贸出口来实现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内需的贡献度一直比较小。当然,在经济处于高成长的初期,这种局面不可避免。
但是,到了现在,仍然延续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显然是不合适了。一方面,中国的投资规模已经很大,要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加速扩张,必然会受到资源与环境等多方面的约束。同时,大规模的投资必然导致信贷的大规模投放,到今年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已经先后超过了欧盟与美国。无休止的货币扩张,实际上是带来很多隐患;另一方面,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候,自然也就容易与其它国家发生贸易纠纷。因此过度依靠外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道路也是走不通的。更何况,在整个国际分工中,中国还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大量的出口并没有创造与之匹配的收入,相反还承受了巨大的环境成本,承担了极大的资源与能源消耗。因此,改变增长模式,启动内需,特别是促进居民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只是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也不健全,启动内需的难度很大,经济结构的调整遭遇到各种有形无形的阻力。
不过,现在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根据中央对“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要大力改善民生,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了这样的前提,启动居民内需也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因此,可以预期的是,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在运行中,将逐渐将重点转移到满足内需上来,围绕内需的提升将有很多文章可做。大家都清楚,虽然中国现在很多消费品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这个数字被13亿人口一除,实际上还是很低的。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处于世界平均线之下。在这方面只要稍有提高,就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去年,国家开展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活动,今年开始推建材下乡活动,这些对于内需的拉动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可以想象的是,有中国这样大的市场,内需一旦真正启动,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将是难以想象的。在今年,人们已经看到了医药、家电、汽车等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资本市场上相关股票的表现也十分强劲。在这背后,都可以看到政府刺激内需政策所起到的作用。
显然,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与落实,中国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将能够得到确认。以重点满足内需为主的各大行业领域,将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在这里,投资者可以发现有很多很好的投资机会存在。建材下乡及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会加大对水泥及其它普通建材和家具、家电的需求,相关上市公司会明显受益。另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包括纺织服装、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食品饮料等方面的需求也会明显增加。在今年,人们挖掘了食品饮料和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其实其它板块也还有很多投资机会存在。而且,即便是价格已经上涨不少的食品饮料,医疗板块,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同样还是具有想象空间的。毕竟,中国在这方面的品牌消费才刚刚开始,哪怕每年只有1%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那么就会创造出非常大的需求。总之,资本市场上以满足内需为核心的大消费概念,在“十二五”期间有非常良好的运行环境。如果说它们在今年已经有所表现的话,那么无疑在广义上,其行情将是跨年度的。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