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消息:南京市下关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在去年下半年进行了一次事业编制人员招聘,此次招聘最终录取四人,其中三人都是局领导子女。经记者采访证实,三名“官二代”分别是区劳动局局长的儿媳,区人事局局长的女儿,区劳动局副局长的儿子。还有一名是什么关系不详。
老爹当官儿沾光,招聘就录“官二代”?是巧合还是另有猫腻?
一名举报人的举报信中写道:这次招聘在简章中说是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但这样的结果是公开录取吗?看看三位官二代的考试分数吧。
此次招聘考试共进行了三次:一次笔试,一次计算机能力考试,以及最后的面试。
笔试考试三名“官二代”的成绩排名分别是:张某第三、徐某第十三、陶某第十四;计算机能力考试他们的排名是:陶某第三、徐某第五、张某第七。
综合两项客观考试内容,将两门考试成绩按比例换算后,得出最终排名:张某第四、徐某第十四、陶某第十五。三人前两项成绩均不十分理想。但面试成绩却柳暗花明出奇的好!分别是:张某91.2分位列第一、徐某87.6分位列第二、陶某80.6分位列第五。
最后按照笔试(含计算机能力测试)占60%,面试占40%比例换算,张某排名第二、徐某排名第三、陶某排名第四。 三名“官二代”有幸被录取,却让人疑窦丛生!
第一, 既然是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为什么只面向劳动局家属内招聘?根据国家和南京市相关规定,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得设置有排他性质的条件。为什么把其他人排除在外?
第二, 领导干部让子女进自己领导的单位参加招聘,本身就存在疑点。
第三, 在笔试成绩并非理想的情况下,面试成绩为什么会噌噌往上升?真是受当官的老爹耳濡目染所致?据介绍,当时面试主考官有七人组成,他们是下关人保局副局长,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劳动局副调研员,劳动局办公室主任,人事局副局长以及监察局工作人员。除监察局工作人员外其余均为自家老爹下属,为顶头上司子女面试主观打分能否排除偏向嫌疑?
第四, 按常理类似公开招聘,无论是招聘公告还是最后录取结果均应公示,但快报记者在仔仔细细浏览下关区政府网站和下关区政府工作安排均未发现相关招聘痕迹。难道就私下自招自录自家人算了?
第五, 举报者向区纪检部门反映此事,区纪检委对程序审查后并未过深介入,到底有没有问题总该有个说法吧?为什么不了了之,导致今日上访不断?是官官相护还是不便公开?
“官二代”靠啥成功“突围”?
去年下半年,南京市下关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进行了一次事业编制人员的招聘。而此次招聘的四人中,三人都是局领导子女,具有非常敏感的“官二代”身份。如此大面积的“官二代”成功“突围”,也因此引发了人们对此次招聘工作的质疑。
虽然下关人保局相关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最终录用人员是根据笔试和面试后的综合得分排名,择优录取,并强调过程认真,且有纪委的全程介入,所以认为其程序是公平的。并将人们的质疑归结为对领导子女的一种“不公平”,“领导子女也不能因为父母是领导,就不让他们参加这种招聘”。
可如今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并不是这样,而且是存在很大出入的。经过记者调查,本次招聘工作是疑点重重,也难怪会引起社会极大的不安,而这个结恰恰就在是否“公平”这个焦点问题上,只不过是看这个“公平”需要针对怎样的范围内而言。
根据《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包括像南京市下关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这样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也不能例外。而既然条条款款写得如此的清楚明白,并不存在什么疑义,那下关区人保局又是依据什么规定而招的?且是依据什么规定而特招的?
回复该发言
招聘就录“官二代”,是巧合还是另有猫腻?
2 回复:招聘就录“官二代”,是巧合还是另有猫腻?
Tziiny92010-10-19 18:55:32 发表
据称,本次招聘在简章上说是要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但事实却是,无论是在该区政府网站或是南京相关人事网站上,均未发现此次招聘的任何痕迹,不但找不到招聘公告,连录用人员的公示信息也没有。显然,本次招聘并没有按照上述《规定》中的既定程序来走。而没按程序走的关键就如同该人保局人士所言,“本来就是内部招聘”,是为了“某某”而打造的,“非某某不得入内”才是招聘引发质疑的实质所在。这样一来,“内部”倒是“公平”了,“官二代”也“公平”了,心理也平衡了,但与社会却没有任何的关系和关联,没有办法得到一丝一毫的公平!
事实上,“官二代”成功突围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前不久,江苏武宁,就为特招正科级领导干部家属而搬出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贡献”一说。言外之意就是,领导干部们做了贡献,就该享受这些乱七八糟的隐形福利。岂知,人人都在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且不说领导干部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还是一个未知数,单单将领导干部在享受面前突了出来,不单是公平二字无处体现,领导干部的真正价值更是无处体现。
更重要的是,就是这些林林总总且总是无处不在的官员替自己强占“自留地”的事件,给了社会信心以足够大的打击,人们很难再给自己找上一个相信这些所谓的“公平”的理由。这样一来,难保人们在遇到“外人不得入内”,甚至是“官二代”频频的靠“能说会道”而奇迹般的反败为胜而再保持足够的客观和冷静,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和遗憾吗!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官员是人,“官二代”是人,但公众也是人。在期待公众能够给予“官二代”公平和理性的同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是否给予了公众足够的公平,和能够理性起来的环境。否则,道私者必乱,在这种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恶性循环中,对这种“外人不得入内”,和“官二代”因家庭而模样“俊秀”的好听说法,还会有更多的质疑之声的!
回复该发言
事实上,“官二代”成功突围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前不久,江苏武宁,就为特招正科级领导干部家属而搬出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贡献”一说。言外之意就是,领导干部们做了贡献,就该享受这些乱七八糟的隐形福利。岂知,人人都在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且不说领导干部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还是一个未知数,单单将领导干部在享受面前突了出来,不单是公平二字无处体现,领导干部的真正价值更是无处体现。
更重要的是,就是这些林林总总且总是无处不在的官员替自己强占“自留地”的事件,给了社会信心以足够大的打击,人们很难再给自己找上一个相信这些所谓的“公平”的理由。这样一来,难保人们在遇到“外人不得入内”,甚至是“官二代”频频的靠“能说会道”而奇迹般的反败为胜而再保持足够的客观和冷静,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和遗憾吗!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官员是人,“官二代”是人,但公众也是人。在期待公众能够给予“官二代”公平和理性的同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是否给予了公众足够的公平,和能够理性起来的环境。否则,道私者必乱,在这种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恶性循环中,对这种“外人不得入内”,和“官二代”因家庭而模样“俊秀”的好听说法,还会有更多的质疑之声的!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