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财经的其他话题……

返回财经……


我收藏的爽吧……


秦晓:国资委管的事应该再简单点

1 秦晓:国资委管的事应该再简单点
全都留给曾经2010-10-20 03:00:05 发表


招商局集团前董事长秦晓(资料图)
“国资委的事应该更简单,不用管理企业的战略、组织和业务问题,市场都认为不需要管的时候就不用管了”
编者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近日,招商局集团前董事长秦晓接受该报专访,就自己在招商局任职期间的决策感悟等内容进行了阐述。秦晓指出,市场化改革中受冲击最大的当属国企,其转型必然是一场无法避免的阵痛过程。秦晓认为,由于管制模式在各领域的普遍存在,国企在改革中出现过盲目多元化、决策不集中、衍生寻租空间等弊病。
秦晓表示,在现代企业管理方面,很多优秀的国企领导需要转变管理理念,使企业在扩张中少走弯路。秦晓指出,在国企战略、组织和业务等问题上,国资委等监管机构管的应该更简单,对企业适度放权。
以下为秦晓观点摘录。
秦晓:
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持续了20多年,这些年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原有文化、体制不适应市场化改革,因此必然要经历一场阵痛。
在此轨迹中,整个国有企业,包括招商局在内,走过比较大的弯路就是战略不清楚,结构松散,主业不清晰。
国有企业有很多领域是管制领域,没有市场诱惑力,企业就进入其他经营领域,导致盲目多元化。另外,我们在改革中曾主张分权,很多企业把权利下放到各个业务主体子公司中,因此,形成国企普遍出现横向多元化,纵向多级法人,总公司变成投资主体,决策不集中。战略上,多数企业都盲目进入管制行业,拿取牌照,由于当时很多行业准入都需要牌照,比如贸易、房地产、金融等,拿到牌照就有租金,存在寻租空间,至于牌照拿到手后能不能经营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家都认为要多元化经营,要分权,要通过借债扩大经营路子。这样导致我们的国企从战略、组织结构、资产分布到更深的理念上都出现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在亚洲金融风暴过程中就爆发了,招商局存在所有国企共有的上述通病,未能避免。
在目前国有企业里,有很多很优秀的企业家,体现在对市场变化的判断,个人在企业里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遵循规章制度,但总体上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落后的,不准确的,这存在于整个国企管理体系中,因此,转变理念最关键。
在国外通常都没有母公司概念,都是整体上市。而我们既然有母公司概念,就要区分我们占有100%股权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占大股东的子公司,和我们只是小股东的子公司之间的区别。
在我看来,法人治理结构是股权结构的函数,其关系变化有三个阶段:
当企业只有一个老板或是家族企业时,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一体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更为一体化。
到中间阶段,出现几个较大股东,不能把管理层与最大股东划为一体,要尊敬其他股东,否则大股东可能有否决权,但是没有绝对决议通过权,管理层要对所有股东负责,大股东只能用自己的影响力,协调好与其他股东、管理层的关系。因此招商银行我必须分开,该阶段有点像欧洲的企业阶段。
第三种阶段就是股权高度分散,此时管理层和股东又回到一体化了,因为所有管理人员都没有股东背景,就是独立的管理团队。在美国很多公司又出现董事长和CEO合二为一的状况。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秦晓:国资委管的事应该再简单点
全都留给曾经2010-10-20 03:00:05 发表
我们中国现在正处在中间阶段,严格说是第一阶段的后尾部分,或者第二阶段的前段部分,但是企业在拼命学习欧洲的做企业治理体系,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比如我们这班人都是国资委、中组部派来的,一定要我们所有人分为两个组织,一个叫董事会,一个叫管理层,而且还要求把子公司的人也都要分开,这是很奇怪的理论,很简单的照搬欧洲管理模式。
未来母公司是要消亡的,招行就是招行,招商国际就是招商国际,其资产里面,国资委的股权归国资委,社保的股权归社保,基金的股权归基金。消亡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母公司整体上市,另一种就是慢慢的,时间需要几十年我不知道,由市场认为不再需要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的集团母公司这个中间环节来对上市公司进行管理,母公司自行消失。
国资委的事应该更简单,不用管理企业的战略、组织和业务问题,市场都认为不需要管的时候就不用管了。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有删减)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