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事件点评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详情调整如下表: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尽管市场对于加息预期由来已久,但由于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下,近期市场对于年内加息的预期已经明显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此次突然加息0.25个基点,应该说是超出了市场的预期。那么央行此举的目的何在,对于市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央行突然加息的政策目的仍然在于管理通胀预期。
从此次的加息时点来看,央行选择在三季度及9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前夕加息(21日将公布数据),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方面9月份CPI将继续创出年内新高,预计将可能高达3.7%。由于近期农产品价格的飞速上涨,加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反弹,新涨价因素刺激下,国内通胀形势不容乐观,前期基于翘尾因素弱化而引发的预期拐点迟迟未能到来,这也使得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愈演愈烈。央行此时加息,正是出于进一步调控通胀预期的目的,以弱化市场对于通胀的一致预期。
另一方面,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自去年四季度政策主动调整之后,市场一度对经济二次探底担忧重重,而一些先行指标也一度验证了市场的这种悲观预期。不过,近两个月以来,数据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先行指标PMI看,近两个月的数据已经出现了明显改善。而房地产投资等数据也并未比市场想象中更坏,经济形势好于市场预期,经济软着陆的概率较大。因此,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将可能超出此前市场预期,也正是经济形势的良好态势才使得央行拥有加息的底气。
而从加息的结构性特征上看,此次加息为不同期限下的不对称加息:一年期存贷利率为同时上调,不过,中期及长期的存贷利率却是非对称上调,从上表可以看到,以5年期及以上为例,5年期存款利率上调了0.6个百分点,而5年期贷款利率却仅上调了0.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一到三年、三到五年的贷款利率都只上调了0.2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在中长期期限的存贷利率的调整上,央行试图以加大中长期的存款利率调整力度以收缩流动性,弱化居民的货币贬值预期;与此同时,又并没有大幅提高中长期贷款利率,避免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以及中长期的投资造成较大挫伤。有保有压,充分说明了央行的“良苦用心”——既要遏制住通胀来势汹汹的架势,又要避免对实体经济的运行造成误伤。
二、央行此次加息是否意味着加息周期的来临?
由于央行的意外加息,将使得市场对于加息周期是否来临尤为困惑,我们认为,此次加息的目的在于管理通胀预期,并非抑制经济过热,而频繁加息将产生不良后果。主要分析如下:
回复该发言
南京证券:加息意在管理通胀预期 对A股影响有限
2 回复:南京证券:加息意在管理通胀预期 对A股影响有限
jdlp10122010-10-20 11:25:13 发表
首先从国际环境上看,近期日本意外降息,并再次出台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宽松货币政策继续有增无减,而与此同时,美联储也不断释放出将重启量化宽松政策的信号,市场对于全球流动性充裕的预期重新升温。外围的宽松使得国内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9月新增外汇占款高达2896亿元,创出年内新高,热钱流入势头重新汹涌。加息的重启无疑将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尤其是如果市场对于加息周期来临形成一致预期,则热钱流入就将进一步加速,流动性压力无疑将不断升级。而这,并非是央行想要的结果,因此,加息的频度及力度将是央行不得不慎而又慎的考量重点。
此外,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重启背景,正是基于全球尤其是美国经济复苏及就业前景的不乐观,在经济依旧未能完全走出衰退阴霾的大环境下,我国出口形势的下滑势头继续延续,而尤其是近期的汇率大战,其背后正是各国对于出口利益的相互博弈,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口形势很难轻言乐观。与此同时,国内的另一个较大的经济动作还在于地产调控的不断升级,自二次调控政策出台之后,地方调控细则不断出台,限购令的行政干预措施不断升级,显示出政策对于调控房价的决心,而此次加息对于地产而言无疑也是个负面影响。多管齐下,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势必将缚住房价这脱缰的野马,但如果是持续的下“猛药”,过快、过大的加息,则将可能对房地产投资以及其他实体经济的投资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又将可能将经济重新拉至“冰点”。 07年频繁加息后的后果历历在目,央行不可能对此不加以警惕。
因此,无论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经济形势上看,目前央行都不太可能频繁的动用利率这一大调工具,更多的将是在微调上下功夫,后续依旧将是以数量化的工具为主来调控市场流动性。
三、央行意外加息对市场的影响:
难以改变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对市场影响有限。
央行的意外加息对市场心理将形成一定负面冲击,不过正如我们上述分析,加息的背后肯定了两个信息:一,通胀形势很紧张,二、经济形势仍然乐观。而这两个信息目前对市场而言是利好刺激性因素。
另外,对于行业影响上看,首先对于银行股,由于一年期存贷利率同时上调,同时并未调整活期利率,这对于银行的利差水平不会形成太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该消息对于银行股而言基本属于中性,不会形成太大的冲击。而银行股此次作为本轮反弹行情的“定海神针”,其稳定的走势将对后续大盘的行情演绎起到关键性作用。
对于地产股,加息无疑对于地产股是利空,不过,地产股本已饱受政策调整之苦,此次反弹,更多的是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流动性充裕推动,而加息无疑将加强这一预期,因此,小幅度的加息对于地产股而言,其负面影响也较为有限,甚至从中线角度而言,还有利好意味。
综上,央行此次加息并不意味着加息周期的重启,而短期加息的兑现将可能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市场对于流动性充裕的预期也将可能进一步加强。而本轮反弹行情,从2600 点起步一路扶摇直上,更多的是来自于全球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流动性充裕,加息并未改变这种预期,而短期内甚至加强。因此,对于大盘而言,价格体系的投资逻辑仍然没有改变,加息也将只是短期的影响,影响有限,并不会改变大盘原有的向上的运行趋势。
回复该发言
此外,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重启背景,正是基于全球尤其是美国经济复苏及就业前景的不乐观,在经济依旧未能完全走出衰退阴霾的大环境下,我国出口形势的下滑势头继续延续,而尤其是近期的汇率大战,其背后正是各国对于出口利益的相互博弈,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口形势很难轻言乐观。与此同时,国内的另一个较大的经济动作还在于地产调控的不断升级,自二次调控政策出台之后,地方调控细则不断出台,限购令的行政干预措施不断升级,显示出政策对于调控房价的决心,而此次加息对于地产而言无疑也是个负面影响。多管齐下,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势必将缚住房价这脱缰的野马,但如果是持续的下“猛药”,过快、过大的加息,则将可能对房地产投资以及其他实体经济的投资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又将可能将经济重新拉至“冰点”。 07年频繁加息后的后果历历在目,央行不可能对此不加以警惕。
因此,无论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经济形势上看,目前央行都不太可能频繁的动用利率这一大调工具,更多的将是在微调上下功夫,后续依旧将是以数量化的工具为主来调控市场流动性。
三、央行意外加息对市场的影响:
难以改变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对市场影响有限。
央行的意外加息对市场心理将形成一定负面冲击,不过正如我们上述分析,加息的背后肯定了两个信息:一,通胀形势很紧张,二、经济形势仍然乐观。而这两个信息目前对市场而言是利好刺激性因素。
另外,对于行业影响上看,首先对于银行股,由于一年期存贷利率同时上调,同时并未调整活期利率,这对于银行的利差水平不会形成太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该消息对于银行股而言基本属于中性,不会形成太大的冲击。而银行股此次作为本轮反弹行情的“定海神针”,其稳定的走势将对后续大盘的行情演绎起到关键性作用。
对于地产股,加息无疑对于地产股是利空,不过,地产股本已饱受政策调整之苦,此次反弹,更多的是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流动性充裕推动,而加息无疑将加强这一预期,因此,小幅度的加息对于地产股而言,其负面影响也较为有限,甚至从中线角度而言,还有利好意味。
综上,央行此次加息并不意味着加息周期的重启,而短期加息的兑现将可能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市场对于流动性充裕的预期也将可能进一步加强。而本轮反弹行情,从2600 点起步一路扶摇直上,更多的是来自于全球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流动性充裕,加息并未改变这种预期,而短期内甚至加强。因此,对于大盘而言,价格体系的投资逻辑仍然没有改变,加息也将只是短期的影响,影响有限,并不会改变大盘原有的向上的运行趋势。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