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事件点评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详情调整如下表: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尽管市场对于加息预期由来已久,但由于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下,近期市场对于年内加息的预期已经明显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此次突然加息0.25个基点,应该说是超出了市场的预期。那么央行此举的目的何在,对于市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央行突然加息的政策目的仍然在于管理通胀预期。
从此次的加息时点来看,央行选择在三季度及9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前夕加息(21日将公布数据),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方面9月份CPI将继续创出年内新高,预计将可能高达3.7%。由于近期农产品价格的飞速上涨,加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反弹,新涨价因素刺激下,国内通胀形势不容乐观,前期基于翘尾因素弱化而引发的预期拐点迟迟未能到来,这也使得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愈演愈烈。央行此时加息,正是出于进一步调控通胀预期的目的,以弱化市场对于通胀的一致预期。
另一方面,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自去年四季度政策主动调整之后,市场一度对经济二次探底担忧重重,而一些先行指标也一度验证了市场的这种悲观预期。不过,近两个月以来,数据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先行指标PMI看,近两个月的数据已经出现了明显改善。而房地产投资等数据也并未比市场想象中更坏,经济形势好于市场预期,经济软着陆的概率较大。因此,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将可能超出此前市场预期,也正是经济形势的良好态势才使得央行拥有加息的底气。
而从加息的结构性特征上看,此次加息为不同期限下的不对称加息:一年期存贷利率为同时上调,不过,中期及长期的存贷利率却是非对称上调,从上表可以看到,以5年期及以上为例,5年期存款利率上调了0.6个百分点,而5年期贷款利率却仅上调了0.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一到三年、三到五年的贷款利率都只上调了0.2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在中长期期限的存贷利率的调整上,央行试图以加大中长期的存款利率调整力度以收缩流动性,弱化居民的货币贬值预期;与此同时,又并没有大幅提高中长期贷款利率,避免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以及中长期的投资造成较大挫伤。有保有压,充分说明了央行的“良苦用心”——既要遏制住通胀来势汹汹的架势,又要避免对实体经济的运行造成误伤。
二、央行此次加息是否意味着加息周期的来临?
由于央行的意外加息,将使得市场对于加息周期是否来临尤为困惑,我们认为,此次加息的目的在于管理通胀预期,并非抑制经济过热,而频繁加息将产生不良后果。主要分析如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