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今年以来,基金业高管离职传言不断。无论是老牌基金公司还是新兴基金公司,总经理或投资总监挂冠而去的“小道消息”可谓层出不穷,成为业内乃至媒体热议的焦点。尽管标榜“专业理财”的基金公司上半年成绩让人失望,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托管费同比却在增加。截至8月28日,基金半年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60家基金公司旗下665只基金整体浮亏4452.53亿元。与浮亏成反比,基金公司直接向基民收取管理费收入却不降反增;一反一正之间,一条近乎完整的基金利益链摆在持有人面前,持有人承受的是巨亏,但管理人、渠道收入反而猛涨。基金公司盈利模式遭到了强烈质疑。与此同时,首次在半年报中披露客户维护费也呈增长趋势。在业绩巨亏的背景下,基金渠道支出不降反增,基金公司“有苦难言”。面对强势的银行渠道,基金客户维护费的上涨或许只是开始。以上这些折射出中国基金业经过12年的发展已进入“瓶颈”期,反映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制度创新亟待破茧。
『高管离职也反映了基金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路博:最近媒体对很多基金公司高管的离职炒作得沸沸扬扬,包括行业内某大型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和基金经理都传出了辞职的传言。我觉得离职有几方面原因:
一、从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去,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追求。在公募基金行业里这些管理层或者基金经理只是一个打工者,给股东方贡献利润,后来想自己开创一番事业,可能就到私募基金去了,这样自己就拥有了股权,有了更好的机制、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可能也是劳资双方的一种碰撞。劳资双方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股东对公司的发展、公司的机制有自己的理念,但管理层也在争取自己的一些利益,这就会有一个冲突。这也是高管辞职的一个原因。
另外,从深层次看,高管辞职也反映了基金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现在基金公司的股东比较单一,主要由一个大股东占控股地位,所以股东控制公司的欲望就比较强烈。基金公司的大部分股东都是国有控股企业,股东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作为经营管理层方面的基金公司的高管和股东的这种碰撞会比较激烈。所以,如何使基金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合理化,股东更为分散,管理层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这是比较关键的。
国内一些比较大的基金公司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层的话语权比较重,股东对经营干涉得比较少一些。
『需要对现有的基金经理评价体系反思』
李永森:基金公司的高管、基金经理跳槽频繁,有两个方面值得思考:一是对基金经理人价值的评价,二是基金经理价值的发挥。需要对现有的对基金经理的评价体系反思一下,基金经理现在的这个位置是否能够充分把他的作用发挥出来或者是把他的价值体现出来。
基金业的市场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人主体之间的差异,也造成了其对基金经理人价值的评价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基金经理人流动的出现。
我相信更多的基金经理人流动的最后方向不是流出基金业,还是在业内流动,他们实际上还是希望在业内发挥更大的作用。现阶段,这种流动对基金业的发展是有益的,对未来刚才我提到两个“价值”的体现也是有益的。
对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和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的评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私募基金更多的是靠市场的选择;公募基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的约束会比较多,但很多约束实际上是必要的,包括监管的约束。一些基金经理人随着基金业的发展成长起来了,这时候他可能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去发挥他的价值。所以对基金经理的价值评价我们需要反思一下,如何评价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和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人价值?如果我们客观去看,有些差异可能是必要的。
回复该发言
基金人士讨论:面对问题基金业如何破“颈”
2 回复:基金人士讨论:面对问题基金业如何破“颈”
月缺心2010-10-20 12:08:04 发表
目前我们基金业的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基金经理人只要有流动的意愿,相对来讲基本上不受太大的约束或者限制。从积极面来看,这有利于基金经理人发挥更大的价值。当然也许有的不会发挥更大的价值。但我们应当肯定,流动的过程当中每个基金经理人会找到自己的定位。
『有些流动可能是好事情,有些流动可能就不是好事情』
闻群:公募基金行业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无论是基金经理人来说,还是公司高管基本都是聘用制。从某种程度来讲,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职业必然会有一定的流动,只不过基金业的流动受到大众的关注非常高。
我们国家现在的公募基金全部都是契约型的,基金管理公司说白了就是替投资者代为管理基金资产,并非是基金资产的所有者。目前国家对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有比较严格的限定,发起人主要是证券、信托、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对股东也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当然,有些管理层可能是由股东方派来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市场上聘用的。这就使得两者之间会有一种利益上取向不同的东西。
国外的基金公司中采用公司制的比较高,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公司制的基金公司的管理者本身就是基金的所有者,这样管理者与公司的黏合度就很高。而现在的管理层是在管别人的公司,可能到一定程度,一些高管在职业上自然就会有一些诉求,如基金经理跳到另一个公司当投资总监,或者公司副总经理跳到另外一个小基金公司当总经理了。
当然收入可能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因为基金管理者首先是替投资者挣钱,收取的大部分管理费也是股东的,管理者只是挣工资。目前这个行业收入相对来说还比较高,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管理者可能会觉得付出和所得不一样,觉得如果做私募可能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从副总经理到总经理级别都有一些流动,不能把所有的离职都看作是负面事件,有些流动是良性的。做基金管理公司的评价,股权稳定性、高管稳定性、核心投研人员稳定性都是我们评价的内容。一般来说如果只做量化评价,高管以及基金经理的变动就要被扣分,队伍稳定性强评价可能就好一点。但实际上真正运用这个结果的时候还是要分开看,有些流动可能是好事情,有些流动可能就是不好的事情。
比如,一家老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很多年,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面貌,股东变更后,高管、核心投研人员也发生了改变,公司也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样的例子很多。从这个层面说,这样的变革是输入新鲜血液,是好事情。从另外一个方面,一个公司的核心人员变动后,后续工作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对这个公司的运作产生影响。
回复该发言
『有些流动可能是好事情,有些流动可能就不是好事情』
闻群:公募基金行业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无论是基金经理人来说,还是公司高管基本都是聘用制。从某种程度来讲,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职业必然会有一定的流动,只不过基金业的流动受到大众的关注非常高。
我们国家现在的公募基金全部都是契约型的,基金管理公司说白了就是替投资者代为管理基金资产,并非是基金资产的所有者。目前国家对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有比较严格的限定,发起人主要是证券、信托、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对股东也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当然,有些管理层可能是由股东方派来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市场上聘用的。这就使得两者之间会有一种利益上取向不同的东西。
国外的基金公司中采用公司制的比较高,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公司制的基金公司的管理者本身就是基金的所有者,这样管理者与公司的黏合度就很高。而现在的管理层是在管别人的公司,可能到一定程度,一些高管在职业上自然就会有一些诉求,如基金经理跳到另一个公司当投资总监,或者公司副总经理跳到另外一个小基金公司当总经理了。
当然收入可能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因为基金管理者首先是替投资者挣钱,收取的大部分管理费也是股东的,管理者只是挣工资。目前这个行业收入相对来说还比较高,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管理者可能会觉得付出和所得不一样,觉得如果做私募可能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从副总经理到总经理级别都有一些流动,不能把所有的离职都看作是负面事件,有些流动是良性的。做基金管理公司的评价,股权稳定性、高管稳定性、核心投研人员稳定性都是我们评价的内容。一般来说如果只做量化评价,高管以及基金经理的变动就要被扣分,队伍稳定性强评价可能就好一点。但实际上真正运用这个结果的时候还是要分开看,有些流动可能是好事情,有些流动可能就是不好的事情。
比如,一家老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很多年,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面貌,股东变更后,高管、核心投研人员也发生了改变,公司也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样的例子很多。从这个层面说,这样的变革是输入新鲜血液,是好事情。从另外一个方面,一个公司的核心人员变动后,后续工作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对这个公司的运作产生影响。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