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奥星空10月20日报道 广州亚运会火种火炬护卫队员——在亚运圣火传递过程中跑步最多、日夜与圣火为伴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神秘而又特别的队伍,走进这群身手矫健、机智勇敢的人,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精挑细选 “百里挑一”
据悉,广州亚运会火种火炬护卫队于2010年8月2日开始投入训练。他们是从武警广东总队第二支队1000余名官兵中,严格把关、精挑细选出来的。政治过硬、训练有素、反应敏捷、机智灵活、处置果断、具有超乎常人的忍耐力等,必须项项达标,样样过硬,条件相当苛刻。
据护卫队队长郭纯武介绍:选拔护卫队队员的过程十分严格,每个队员必须军政素质全面过硬,精神面貌和个人气质都相当出众。比如体技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政治素质也必须很过硬,这两项是基础,必须达到优秀或良好。
另外,还要进行很严格的心理测试,经过多次心理测查后,综合评定必须全部合格。据了解,护卫队员选拔对队员们的体型、体质要求也很严格,身材高大挺拔、相貌英俊威武,身高必须要在1.78米以上,平均身高1.80米,平均年龄为21岁,出色的身体素质丝毫不亚于专业运动员。
高强度高难度集训
高强度体能训练一个都不能少。护卫队训练十分严格,训练时,护卫队员常常调侃:“这回咱们也成了亚运会运动员了,都能参加长跑比赛了。”在火炬传递过程中,队员们必须全程助跑,这需要很强的体能耐力,以应对高强度的体能消耗。
为了顺利入选,队员小郭给自己专门做了一个本子《亚运圣火护卫者体能训练日记》,他每天都记录下亚运会倒计时、体能训练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数量。在小郭的训练日记里有这么一组数据:早上完成全副武装10000米,晚上完成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200个深蹲跳起……
据了解,亚运火炬传递期间,护卫圣火需要全程跟跑,还要日夜轮班守护火种,对队员的体能要求很高。因此,为了提高体能水平,队员每天必须完成至少1个10000米长跑,每周必须完成3次20公里长跑,比部队日常训练强度大很多。护卫队员训练堪比运动员集训。
集训期间他们重点强化了擒敌技能等专项训练,并且针对可能出项的情况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以提高队员们处置应对诸如人员冲撞、抢夺火炬、阻碍传递过程、聚集人群过多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严抠细训 一丝不苟
每个队员都必须熟练使用引火棒,快速、安全地完成从火炬或火种盆中将火炬引入火种灯等相关的动作要领。为了训练这个动作,每个队员对火炬的构造都了如指掌。为了能轻松、自然、准确、一气呵成地完成点燃火炬的这一系列动作,队员们常常训练上千上万遍。
而亚运礼仪和英语口语培训也是护卫队队员的“必修课”。他们开展亚运礼仪、气质训练和处置训练,队员们还利用专门时间练队列、塑形象、提炼军人气质,学礼仪、学英语、练微笑等提高社交能力。
据悉,护卫队采取轮班形式保护火种安全,队员们每天分班24小时值守。圣火护卫队,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圣斗士”。为护卫火种灯的安全,武警战士们盯着火种灯不放松。据相关人员介绍,为训练这个,队员们曾经进行过眼神训练,一是训练眼睛的“耐力”;二是训练专注意识,保证在火炬传递助跑中,不为外界环境影响。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