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基本结束后,银行业将面临计提拨备的现实压力。不过,19日晚央行的意外加息给银行业带来了改善净息差的利好,缓解了市场的紧张情绪。展望银行业绩,“息差”收紧这一“远虑”有所缓解,但围绕银行业的计提拨备的“近忧”依然挥之不去。
潜在不良风险较大
清查结果显示,截至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66万亿元,其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2万余笔,涉及贷款金额约2万亿元。分析人士指出,若这2万亿元贷款中最终有10%转化为不良,则相对于现有的不良贷款规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可能引起的不良贷款增长会产生较大影响。
据银监会此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49.1亿元,比年初减少42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0%,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186%,比年初上升31个百分点。
某银行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商业银行已经按照监管机构要求充分考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潜在风险和预期损失,单独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多家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拨备覆盖率在200%以上。分析人士表示,若按照10%不良率计算,则银行需准备计提拨备数千亿元。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只要监管层拨备政策不强制进行“一刀切”,银行计提拨备的压力不会在短期内集中释放,考虑到经济运行走势和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难消,监管层或将给银行业一定的自我调整空间。
政策“保驾护航”
决策层高度重视银行业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隐患。分析人士指出,数月以来,多项政策执行都体现了针对地方融资平台为银行业进行的“保驾护航”,未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演变还将继续影响政策的制定。
19日晚央行意外加息,值得注意的是,长期贷款利率仅上调0.20个百分点。分析师认为,由于地方融资平台为长期贷款的主要借入方,因此这次长期贷款利率上升较少并非偶然,体现了决策层对地方融资平台偿付能力和银行资产风险的关注。
权威人士表示,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被“打包还原”清理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中小银行面临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转化为不良的压力较大,并且中小银行的资金面“全面紧张”。因此,从7月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的执行上偏重“宽松”,除了担忧当时经济可能下滑之外,避免中小银行绷紧的资金链出现状况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业内认为,本次加息对银行业构成利好,此前市场担忧的央行若进行不对称加息将缩小利差的可能性也被排除。宏源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继袖认为,本次加息有利于银行业净息差改善。因为银行1年以上存款占比在5%以上,5年以上存款更是微乎其微,而占比50%的活期存款利率并未调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