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尚未满一年,创业板被打上了“创富板”的标签,但这并非是赞赏,因为创业板仅富了大股东,却穷了二级市场投资者。
以第一大股东的持股规模计算,所有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截至昨日收盘的持股市值均超过亿元。但同样按照昨日收盘数据,多数二级市场投资者却仍处于亏损状态。
“穷”“富”分明
尽管刚刚上市不久的智飞生物(300122.SZ)昨日收盘价仅高于其发行价不足1元,但其控股股东蒋仁生仍以持有的22320万股智飞生物而成为创业板首富,截至昨日的持股市值高达86.62亿元。
而不考虑与第十大股东刘佳芬的母女关系,荃银高科(300087.SZ)第一大股东张琴所持有的463.28万股荃银高科,截至昨日收盘的持股市值也达2.06亿元。这样的持股市值在所有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中也只能暂列最后一位。
除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外,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高管们,同样身家倍增。如智飞生物董事、副总经理兼董秘余农,董事兼副总经理陈渝峰均以持有公司360万股股份而身家过亿。
但是,造就多位亿万富翁的创业板,却未能令二级市场投资者同样享受到这场“盛宴”,反而令很多投资者深陷亏损之中。
Wind资讯统计显示,即使按照复权价格计算,截至昨日收盘,仍有8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低于上市首日价格,甚至还有12家公司股价仍处于发行价下方。
对此,国都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张翔认为,由于创业板市盈率明显偏高,投资者需要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大。而理性的投资,应该在估值水平趋于合理后再进行。
当然,总体来看,参与一级市场申购的投资者目前仍处于获利状态。昨日收盘后,创业板13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也已高达5514.62亿元。而按照最低25%的公众持股比例计算,二级市场投资者所持有的市值约为1378.66亿元。
“富”待套现
按照36个月的禁售期,创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即使希望减持,仍需等待至少两年。但一些限售期为12个月的发起人股东们,有些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11月1日,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合计将有11.99亿股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市值为328.62亿元。
限售股解禁后,肯定会对创业板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张翔认为,其实中小企业板也存在限售股减持的问题,但不同的是,被认为具有高成长性的创业板,其基本面却比预期要差,甚至低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这又反衬出其股价相对过高。因此,限售股解禁后的压力也会更大。
同时,在所有即将解禁的限售股中,有一个重要群体不得不被重视,即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高管们。
11月初首批解禁的28家上市公司中,就有将近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持有股份高管离职。其中如机器人(300024.SZ)、华测检测(300012.SZ)等甚至不止一位高管离职。
张翔认为,高管限售股解禁后是否会对公司股价产生更大影响,还需具体甄别。部分高管是因为创业板快速致富效应而选择套现,影响会相对比较小。而一些对上市公司来讲非常重要的高管,比如其掌握公司的核心技术等,如果选择减持,则可能会对公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