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图/IC
A股历次天量“5·30”天量
时间:2007年5月30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额:4152.6亿元。市场变化:大盘蓝筹股启动“牛市二期”,沪指随后创出6124点的历史新高。
“7·29”天量
时间:2009年7月29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额:4354.58亿元。市场变化:沪指终结了1664点以来的反弹行情,进入幅度超过20%的阶段性调整与长达数月的横盘整理。
“11·24”天量
时间:2009年11月24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额:4765.8亿元。市场变化:市场在反弹前高3487点附近止步,再次以刷新历史成交纪录的方式宣告市场进入“盘整期”。
“10·18”天量
时间:2010年10月18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额:4886.33亿元。市场变化:资源股“着凉”,中小盘“感冒”,大盘蓝筹独领风骚。
天气转凉的十月,股市却迎来一片红火。徘徊在估值洼地的蓝筹股在国庆长假后突然发威,带动上证指数9个交易日上涨14%,9天成交额更是创下3.12万亿的巨量。以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纷纷调集资金加码A股。各家机构纷纷对后续行情表示乐观,他们认为加息对行情影响有限,后市再创新高可能性较大。
估值修正点燃第一把火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机构都认为此轮行情是市场对大盘蓝筹股估值的修正。深圳某大型券商自营部总经理表示,在几乎所有股票估值都在攀升的行情下,唯独大盘蓝筹股却出现估值洼地。
正是市场对大盘蓝筹估值的修正,点燃了国庆长假后上涨行情的第一把火。申银万国策略分析师冯宇认为,此轮行情从资金来源来看主要有四种:一是保险资金,二是私募资金,三是个人投资者和游资,四是公募基金。冯宇介绍,7月行情上涨以来,不少私募都跑输了公募,目前私募资金都在加仓;而在9月30日后,公募基金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加仓。
第一创业研究所所长王皓宇则认为,从宏观层面上看,9月份新增人民币信贷59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5%;微观层面,因为房地产限购令的压制,市场投资渠道受限,面对货币投放的洪水,唯有抢购股票、黄金等,以满足货币保值增值的诉求。
多路资金掉头加码
突然爆发的行情让公募基金措手不及。不过基金迅速更换了自己的角色,从踏空者转换到了积极介入者,成为此轮行情的后续推手。据统计,基金后续可增持资金将超过1000亿元。
而近五成前期“踏空”的私募,在此轮行情启动后也纷纷入场。不少私募人士均表示,这绝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期行情,大盘蓝筹股仍将在3000点后展开新一轮行情。而展恒理财对私募公司展开的调研结果也显示,83%的私募基金经理对10月以后的市场表示乐观、看多。
迅速掉头的还有证券公司自营盘。多家证券公司负责自营的负责人都坦承,在此轮行情中,券商投资部门并没有踩准节奏。不过,这些投资管理人在国庆之后迅速调整了策略,整体加仓。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券商资管和自营负责人也普遍认为,目前行情还有上行空间,但目前的大盘股行情不具有可持续性。一位自营部老总甚至认为,虽短期内会有一些调整,但指数在年内肯定还会创出新高。
营业部涌入资金猛增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