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张艺谋
张艺谋:从“我骂别人”到“别人骂我”
我是78级摄影系学生。在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带自己的作品回母校与师生交流是一项传统。记得我上学时,看片子毫不客气,骂声一片,有时都会把师哥骂“哭”,他们经常一出放映室就发誓再也不回来,因为伤心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确挺“愤青”。
不过,现在也一样,电影学院的学生一见张艺谋又带新片回来了,一定是该骂还得骂。这种学院式的传统其实很好,呈现出开放、自由讨论的空气。
我们这代人,之所以做了些事情,坦率地说,一要感恩时代,因为我们的父辈在动乱中没机会创作,并非无能,而是时代受限,而我们三生有幸;二要感恩学院,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张艺谋,对母校我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第二页:陈凯歌:我的电影理念在学校就已形成
第三页:尹力:穷,是内心的苦涩,更是青春的回忆
第四页:张铁林:电影学院决定了我一生
第五页:蒋雯丽:想留级再多学两年
第六页:黄磊:“处女作”的感觉真好
第七页:徐静蕾:好演员并非都是明星
第八页:宁浩:信念成就了我的“疯狂系列”

资料图:陈凯歌
陈凯歌:我的电影理念在学校就已形成
我是78级导演系学生。刚入校时,我感觉老师有强烈的工作欲望,虽然技术条件很差,但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在导演系上课时,系主任张客老师为了让我们深刻理解近景、中景、全景的含义,自己做了个木框,走到每位同学面前说,这就是特写,让我对电影有了感性了解。大学期间,我和同学都念了很多书,有时一天要念一本,四年下来,我至少读了上千本书。
最可贵的是,在学校电影资料馆每周有两三次电影观摩,能观看一些新片或经典外国影片,之后自由讨论,我从中受益匪浅,打开了自己的创作思路。我的很多电影理念都是在学校形成的,比如说电影不能是诗,但最好的电影一定要有诗意。只有在这里,我可以探讨电影的本质,也可以在创作上大放异彩。
第三页:尹力:穷,是内心的苦涩,更是青春的回忆
第四页:张铁林:电影学院决定了我一生
第五页:蒋雯丽:想留级再多学两年
第六页:黄磊:“处女作”的感觉真好
第七页:徐静蕾:好演员并非都是明星
第八页:宁浩:信念成就了我的“疯狂系列”

尹力:穷,是内心的苦涩,更是青春的回忆
我是78级美术系学生。上学时,一个白薯、一块馒头、五分钱一份的萝卜豆、外加一块酱豆腐,这几乎是每天的早餐,节省下来的钱我都会买书。因为太穷了,为省几块钱,我们班12个同学分工轮流买月票,大家共用一张。一个宿舍泡一包方便面都是件很奢侈的事。这些虽给我留下了苦涩,但却是青春的回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