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雨剧照

刘德华在《通天帝国》中饰演狄仁杰。
北京娱乐信报10月21日报道武侠片,是华语电影最独特的一个类型。它几乎每隔十年就会回潮一次,今年,距离《卧虎藏龙》正好十年。
同一个江湖,迎来不同的人。今年国庆档,《精武风云》、《剑雨》和《狄仁杰》,或多或少都打着武侠的旗号。一时间,人们仿佛又看到了武侠风潮再度来临的势头。可惜的是,上映之后,三部影片的口碑都不尽如人意。莫说重振武侠片声威,就连起码的武侠热都没能带起。
说武侠片灭亡太早,可武侠片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话题缘起
三部武侠片集体温吞
几天前,一场名为“传统华语类型片变脸后的思考”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剑雨》导演苏照彬与宁浩、张一白等同行,以及张小北等一众影评人,从国庆档扎堆上映的《狄仁杰》、《剑雨》和《精武风云》三部电影说起,探讨了传统武侠片的遭遇和出路。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和《剑雨》的票房失利有很大关系。从影片主创的动机和观众反应来看,该片应该是同期三部电影中武侠味最纯正的,在保留了江湖大舞台和剑客杀手角色的基础上,还融入了“变脸”这种好莱坞元素,但它的收益也是三部影片中最差的。
当然,票房不是评定一部影片优劣的惟一标准。《狄仁杰》和《精武风云》虽然在票房上还算说得过去,可口碑却和声势浩大的主创阵容形成鲜明对比。先是《精武风云》被指剧情混乱,接下来《狄仁杰》也让对徐克充满期待的影迷大大失望。
三部武侠电影,都不算成功。当徐克、吴宇森和刘伟强这样的大导演压阵,刘德华、甄子丹和杨紫琼这样的一线明星冲锋陷阵,都不能为武侠片带来起码的热度时,这种类型片,一定出了什么问题。
原因探寻
1好剧本难寻
仨电影一起玩变脸
好剧本的缺乏是影视圈一个公认的“顽疾”。这个问题在如今的武侠片身上,同样醒目。国庆档的三部影片,剧情就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否定。
一度热衷武侠片的张艺谋不喜欢雷同,于是自己搭班子写剧本,结果无论是《英雄》的空洞,还是《十面埋伏》的业余,都没让老谋子的武侠之路走得平坦。《狄仁杰》的问题很类似,创新了狄仁杰的形象,也创新了狄仁杰的故事,只可惜编得味同嚼蜡,让片方高擎的悬疑侦探片大旗顿失颜色。
新编的不讨好,“雷同”的也没好哪儿去。《精武风云》里对旧作缺乏足够理由的重复或“致敬”令剧情始终处在分裂游离的状态。《剑雨》看上去就像山寨版《卧虎藏龙》,色彩、气质乃至场景都在模仿后者,模仿之余却让剧情合理性出了问题:一个人在知情的前提下爱上杀父仇人,可能吗?
有意思的是,这三部影片都有“变脸”情节,不论是手术、扎针还是冒名顶替,同档期影片居然出现相似度如此高的手法,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编剧灵感的匮乏。
不只是编剧出问题
好剧本难寻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人说这是编剧自身水平造成的,我们不否认,但问题只是这一点吗?
刚刚结束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编剧类奖项被取消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编剧感慨自己在行业中的作为被忽视。在一个国家级电影奖项中,编剧的缺席,的确能说明这个职业的尴尬程度。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