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10月21日报道 昨日,亚运城规划团队向媒体的介绍了亚运城采用的七大新技术,以及如何确保这些技术不变成花架子。
据市规划院院长陈建华介绍,从2004年3月份开始,广州规划院全过程参与申亚过程和亚运规划制作和实施。亚运城选址历经两轮。2004年申亚时初步选址是奥体中心广氮社区,2006年9月有大学城、目前的亚运城、以及广氮社区三个选择。
最终选址番禺,是因为配合南拓战略。他举例说:“赛时建筑很多赛后直接转型利用。比如运动员村,赛时和赛后的洗手间是不同的,其他均一样。媒体中心也将转化为区域性大型购物中心。”
他坦言,设计之初,有人说这里配套这么完善,为何不做豪宅供赛后出售?但最后考虑到城市定位,还是做成中户型楼盘。“为何只能豪宅环境一流,中等户型就不能环境一流?我觉得这也是亚运城的示范意义。”据悉,亚运城规划保留“择水而居”的居住理念,亚运后原有的河道全部保留。
亚运城应用了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和集中供冷供热等9种不同的节能技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新技术之前在广州的推广并不顺利。亚运城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广州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范跃虹表示,设计两套系统前,已详细研究过金沙洲和大学城的设计和运营数据,在其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使其更适应亚运城的实际。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