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威绘
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杨维汉、吴晶晶、刘奕湛)“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不久前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释放了收入分配的新信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的蛋糕不断做大,而分好蛋糕却更需要智慧和勇气。在22日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常委会上,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问题引起热议,大家纷纷对“十二五”期间调节收入分配献计献策。
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必须有效缓解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先富群体快速扩大,为先富帮后富、实现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有专家表示,现在以收入分配中表现的公平正义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居民的收入差距、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增大,反映财富分配状况的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
全国政协委员任启兴提出,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分配明显不公、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严重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更敲响了社会安定的警钟。
任启兴认为,调节收入分配是一场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变革,涉及财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制等多方面,必须统筹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稳步推进,有效解决。
收入分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启兴表示,“十二五”期间,必须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形成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和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才能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
应重点提高产业工人、农民收入水平
应重点提高产业工人、农民收入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大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郑兰荪常委代表民盟中央发言时指出,调节收入分配应当以结构性调整为核心,以构建橄榄型社会为目标,加快实施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郑兰荪说,“ 十二五 期间要以提高产业工人、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为重点,提升国民整体性富裕程度。”“橄榄型”社会的成型,关键在于提升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主要提高工人、农民的富裕程度。
代表全国工商联发言的卢志强常委也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小企业普通职工的收入水平。大量中小企业普通职工的工资一般都在最低工资标准附近徘徊。
卢志强分析了制约中小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二是中小企业负担依然较重、工资制度尚不完善。三是经营管理境况不佳,普遍竞争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弱、生存周期短、利润空间低。四是工会商会建设滞后。
改革需要魄力。卢志强提出建议,通过完善制度保障提薪,分区域、按行业建立最低工资指导线制度,普遍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通过企业转型升级带动提薪;通过扩大就业拉动提薪,降低创业门槛,探索建立创业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减税清费支持提薪,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进一步清理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负担。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