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在此前的10月11日,央行提高了工、农、中、建以及招商、民生等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幅度为50个基点,调整后,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冻结资金2800~3000亿元,预计时效两个月左右。
10天之内连出“狠招”,凸显央行对于调控货币流动性的决心。
目的在于控制流动性过剩
“无论是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目的都是为了冻结一部分流动性资金,抑制高通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同时,近期一部分央票到期,央行可以通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对冲一部分到期的央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
“外国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助推了我国CPI的走高,导致通胀预期强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那么,市场上过剩的货币流量主要来源于哪里呢?
官方发布的数据表明,抑制流动性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信贷的超支。按照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4.63万亿元计,下半年月均新增人民币贷款约5000亿元。但在证券市场再融资回笼资金后的银行贷款超过计划,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328亿元人民币,远高于去年同期3559亿元的水平;8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452亿元,环比增加124亿元,预计9月份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准。据路透社统计显示,中国央行公开市场10月份发售和回购到期央票量合计达5720亿元人民币,比9月的5470亿元有所增加。
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钮文新看来,是热钱的大量流入迫使央行回购大量基础货币。就是外汇占款大量投放了人民币,使得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多,而央行发行央票又无法有效对冲,所以需要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加以对冲。此外,还有短期外债增加的因素。由于美元贬值与低息,企业觊觎短期外债融资,加上国内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基建贷款的严格控制,企业急于在境外融资。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现在各家银行的放贷规模都在计划和控制当中,并未有出现大起大落,也是在监管层的掌控范围内。招行贷款发放一直按照年初的计划和监管层的节奏进行,并没有突发情况。
调控预期难确定
周小川早前在出席IMF会议期间就曾表示,政策工具的选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价格型工具还是数量型工具,在选择使用时央行都会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如果复苏比较曲折,自然会对国内的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尚没有证据足够表明,已经使用的数量型工具包括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吸收流动性,难以完成控制通胀预期的目标。
在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之际就有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对数量型工具抑制通胀充满信心。然而,仅10天间隔,价格型工具就高调出台。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处长陈道富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属于数量型工具,是行政手段,只能单方面调节货币供给;而提高人民币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属于价格型工具,是市场手段,对货币的供需双方均有影响。在陈道富看来,这两种工具互为补充,很难说孰优孰劣。
回复该发言
央行连出“狠招” 流动性调控成政策主调
2 回复:央行连出“狠招” 流动性调控成政策主调
薄荷希米露2010-10-23 00:15:51 发表
而曾刚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在抑制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上,短期来看,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比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要有效得多。曾刚认为,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手段影响的是市场预期及未来的货币走势,但对货币供需双方的影响不大。
那么,央行的两次新政又是否具有可行性呢?
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钮文新看来,央行越收货币,国内企业的贷款成本也越高,热钱也越容易吸引流入,资产泡沫就越吹越大。国内的一切货币政策均管不住“热钱”,这样的做法强化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诱使大量热钱涌入,抬高了中国的外汇储备,从而更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恶性循环。
钮文新还认为,货币政策过紧不利于稳定汇率。从9月份的货币供应量看,M2(广义货币)上涨19%,应当说比较宽裕;从信贷规模看,18.5%的增长也不算紧;从存款来看,9月份大量揽储之后,住户储蓄存款大幅上升,9月份一个月就新增了1.45万亿存款,这也说明银行流动性不该紧缺。但是,从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看,它出现了上浮,这说明资金实际是比较紧张的。即使央行没有加息,但实际“存贷款利率”已经上涨。
但赵锡军、曾刚两位专家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均表示,国家对于资本项目有着一套严格的管制程序,不会让热钱随意进入。“加息正是为了控制‘热钱’的流入。”曾刚分析认为,中国央行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会提高中国存款的收益率,外资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选择存款储蓄,而不是市场流动。
调控政策或再出
据了解,当前全球发达国家,尤其是主要储备货币国家,比如美国在无度地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巴西、印度、泰国、韩国、澳大利亚等所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弱势货币国家,都在尽其所能地阻止热钱的流入,比如,巴西和泰国已经在对外资金融交易加税,防止雷亚尔和泰铢的过快升值;日本、韩国中央银行开始抛售本币买入美元,抑制本币升值。
“中国现在反其道而行之,执行明松暗紧的货币政策,这对中国经济会构成非常大的伤害。”按钮文新的观点,央行当前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是热钱带入的流动性必须对冲,另一方面越对冲热钱进来的越多,流动性越大。为此,钮文新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人民币升值预期”,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态度需要强硬,而且一定要顶住市场自身的升值压力。
钮文新认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企业创造的,剔除这部分额度,中国对美的一般贸易便是逆差。人民币此时的市场表现必须是“跟随性贬值”。
“中国国内CPI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9月份CPI已达到3.9%,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通胀压力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如果通货膨胀仍得不到控制,不排除央行将继续加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王黔指出,中国的加息空间还将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限制。摩根大通认为,美联储继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限制中国进一步加息的空间,预计央行在接下来几个月将保持利率不变,并观察紧缩措施在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预计下一次加息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
有评论认为,中国加息的决定表明了中国敢于而且已经开始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从而摆脱了美联储政策的约束,在中美之间的汇率博弈中增强了主动性,并削弱了美国试图运用美元贬值措施向中国施压的意志和能力。
中国的紧缩政策会影响到美元汇率以及衍生的商品价格波动,有利于减少输入性通胀压力。事实上,在央行宣布加息后,美元开始走强,而大宗商品价格则出现了普跌局面。
央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回复该发言
那么,央行的两次新政又是否具有可行性呢?
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钮文新看来,央行越收货币,国内企业的贷款成本也越高,热钱也越容易吸引流入,资产泡沫就越吹越大。国内的一切货币政策均管不住“热钱”,这样的做法强化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诱使大量热钱涌入,抬高了中国的外汇储备,从而更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恶性循环。
钮文新还认为,货币政策过紧不利于稳定汇率。从9月份的货币供应量看,M2(广义货币)上涨19%,应当说比较宽裕;从信贷规模看,18.5%的增长也不算紧;从存款来看,9月份大量揽储之后,住户储蓄存款大幅上升,9月份一个月就新增了1.45万亿存款,这也说明银行流动性不该紧缺。但是,从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看,它出现了上浮,这说明资金实际是比较紧张的。即使央行没有加息,但实际“存贷款利率”已经上涨。
但赵锡军、曾刚两位专家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均表示,国家对于资本项目有着一套严格的管制程序,不会让热钱随意进入。“加息正是为了控制‘热钱’的流入。”曾刚分析认为,中国央行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会提高中国存款的收益率,外资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选择存款储蓄,而不是市场流动。
调控政策或再出
据了解,当前全球发达国家,尤其是主要储备货币国家,比如美国在无度地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巴西、印度、泰国、韩国、澳大利亚等所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弱势货币国家,都在尽其所能地阻止热钱的流入,比如,巴西和泰国已经在对外资金融交易加税,防止雷亚尔和泰铢的过快升值;日本、韩国中央银行开始抛售本币买入美元,抑制本币升值。
“中国现在反其道而行之,执行明松暗紧的货币政策,这对中国经济会构成非常大的伤害。”按钮文新的观点,央行当前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是热钱带入的流动性必须对冲,另一方面越对冲热钱进来的越多,流动性越大。为此,钮文新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人民币升值预期”,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态度需要强硬,而且一定要顶住市场自身的升值压力。
钮文新认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企业创造的,剔除这部分额度,中国对美的一般贸易便是逆差。人民币此时的市场表现必须是“跟随性贬值”。
“中国国内CPI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9月份CPI已达到3.9%,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通胀压力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如果通货膨胀仍得不到控制,不排除央行将继续加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王黔指出,中国的加息空间还将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限制。摩根大通认为,美联储继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限制中国进一步加息的空间,预计央行在接下来几个月将保持利率不变,并观察紧缩措施在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预计下一次加息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
有评论认为,中国加息的决定表明了中国敢于而且已经开始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从而摆脱了美联储政策的约束,在中美之间的汇率博弈中增强了主动性,并削弱了美国试图运用美元贬值措施向中国施压的意志和能力。
中国的紧缩政策会影响到美元汇率以及衍生的商品价格波动,有利于减少输入性通胀压力。事实上,在央行宣布加息后,美元开始走强,而大宗商品价格则出现了普跌局面。
央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央行连出“狠招” 流动性调控成政策主调
薄荷希米露2010-10-23 00:15:51 发表
在此前的10月11日,央行提高了工、农、中、建以及招商、民生等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幅度为50个基点,调整后,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冻结资金2800~3000亿元,预计时效两个月左右。
10天之内连出“狠招”,凸显央行对于调控货币流动性的决心。
目的在于控制流动性过剩“无论是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目的都是为了冻结一部分流动性资金,抑制高通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
“外国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助推了我国CPI的走高,导致通胀预期强烈。
那么,市场上过剩的货币流量主要来源于哪里呢?官方发布的数据表明,抑制流动性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信贷的超支。
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钮文新看来,是热钱的大量流入迫使央行回购大量基础货币。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现在各家银行的放贷规模都在计划和控制当中,并未有出现大起大落,也是在监管层的掌控范围内。
调控预期难确定周小川早前在出席IMF会议期间就曾表示,政策工具的选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价格型工具还是数量型工具,在选择使用时央行都会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如果复苏比较曲折,自然会对国内的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之际就有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对数量型工具抑制通胀充满信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处长陈道富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属于数量型工具,是行政手段,只能单方面调节货币供给;而提高人民币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属于价格型工具,是市场手段,对货币的供需双方均有影响。
而曾刚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在抑制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上,短期来看,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比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要有效得多。
那么,央行的两次新政又是否具有可行性呢?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钮文新看来,央行越收货币,国内企业的贷款成本也越高,热钱也越容易吸引流入,资产泡沫就越吹越大。
钮文新还认为,货币政策过紧不利于稳定汇率。
但赵锡军、曾刚两位专家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均表示,国家对于资本项目有着一套严格的管制程序,不会让热钱随意进入。
调控政策或再出据了解,当前全球发达国家,尤其是主要储备货币国家,比如美国在无度地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巴西、印度、泰国、韩国、澳大利亚等所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弱势货币国家,都在尽其所能地阻止热钱的流入,比如,巴西和泰国已经在对外资金融交易加税,防止雷亚尔和泰铢的过快升值;日本、韩国中央银行开始抛售本币买入美元,抑制本币升值。
“中国现在反其道而行之,执行明松暗紧的货币政策,这对中国经济会构成非常大的伤害。
钮文新认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企业创造的,剔除这部分额度,中国对美的一般贸易便是逆差。
“中国国内CPI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9月份CPI已达到3.9%,创历史新高。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王黔指出,中国的加息空间还将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限制。
有评论认为,中国加息的决定表明了中国敢于而且已经开始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从而摆脱了美联储政策的约束,在中美之间的汇率博弈中增强了主动性,并削弱了美国试图运用美元贬值措施向中国施压的意志和能力。
中国的紧缩政策会影响到美元汇率以及衍生的商品价格波动,有利于减少输入性通胀压力。
回复该发言
10天之内连出“狠招”,凸显央行对于调控货币流动性的决心。
目的在于控制流动性过剩“无论是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目的都是为了冻结一部分流动性资金,抑制高通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
“外国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助推了我国CPI的走高,导致通胀预期强烈。
那么,市场上过剩的货币流量主要来源于哪里呢?官方发布的数据表明,抑制流动性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信贷的超支。
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钮文新看来,是热钱的大量流入迫使央行回购大量基础货币。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现在各家银行的放贷规模都在计划和控制当中,并未有出现大起大落,也是在监管层的掌控范围内。
调控预期难确定周小川早前在出席IMF会议期间就曾表示,政策工具的选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价格型工具还是数量型工具,在选择使用时央行都会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如果复苏比较曲折,自然会对国内的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之际就有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对数量型工具抑制通胀充满信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处长陈道富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属于数量型工具,是行政手段,只能单方面调节货币供给;而提高人民币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属于价格型工具,是市场手段,对货币的供需双方均有影响。
而曾刚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在抑制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上,短期来看,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比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要有效得多。
那么,央行的两次新政又是否具有可行性呢?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钮文新看来,央行越收货币,国内企业的贷款成本也越高,热钱也越容易吸引流入,资产泡沫就越吹越大。
钮文新还认为,货币政策过紧不利于稳定汇率。
但赵锡军、曾刚两位专家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均表示,国家对于资本项目有着一套严格的管制程序,不会让热钱随意进入。
调控政策或再出据了解,当前全球发达国家,尤其是主要储备货币国家,比如美国在无度地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巴西、印度、泰国、韩国、澳大利亚等所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弱势货币国家,都在尽其所能地阻止热钱的流入,比如,巴西和泰国已经在对外资金融交易加税,防止雷亚尔和泰铢的过快升值;日本、韩国中央银行开始抛售本币买入美元,抑制本币升值。
“中国现在反其道而行之,执行明松暗紧的货币政策,这对中国经济会构成非常大的伤害。
钮文新认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企业创造的,剔除这部分额度,中国对美的一般贸易便是逆差。
“中国国内CPI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9月份CPI已达到3.9%,创历史新高。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王黔指出,中国的加息空间还将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限制。
有评论认为,中国加息的决定表明了中国敢于而且已经开始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从而摆脱了美联储政策的约束,在中美之间的汇率博弈中增强了主动性,并削弱了美国试图运用美元贬值措施向中国施压的意志和能力。
中国的紧缩政策会影响到美元汇率以及衍生的商品价格波动,有利于减少输入性通胀压力。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