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从6月中旬持续看多,9月初提示“新牛市”,10月初看好价值股,加息后及时提出均衡配置。
展望:强势震荡,热点活跃
——短期市场震荡整理,交易活跃度指标快速上升,或遭遇获利回吐压力??我们持续跟踪的交易活跃度指标:A股交易账户占比快速上升到15.31%,短期进入15%~20%的波动加剧区域。
——短期政策冲击减弱、三季报业绩显示的结构性亮点、场外资金流入的预期以及消费、成长股相对估值已回归,都是维持市场强势的动力。
——加息显示了政府对经济的信心,及加快经济战略转型的决心;是否会连续加息,要取决于经济、通胀走势和海外经济情况,不必过分担心。
——等待场外资金流入。首先产业资本,包括假外资、“李嘉诚”式资本、“煤老板”“房地产商”等被政策挤出的资本;第二,博人民币升值的外资。
——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消费、成长有亮点。
非金融公司419家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长53%;、单季度利润环比下滑3%,同比增长0.72%,符合预期。
消费类公司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特征。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同比、环比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创业板公司三季度业绩加速,净利润同比增长41%,而创业板整体中报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5%。因发布公司数量少,趋势能否确认仍需观察。
投资策略:周期和非周期均衡配置,转型是主线
——“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逢低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成长股,精选创业板类股。关注TMT、机械、化工。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消费板块经快速调整后,出现长线价值,关注受益于中西部大发展的商业、食品饮料、家电。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承接产业转移,再结合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因此,相关资源股有重估价值。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