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道城中村经整治后变身“欧洲小镇”。 记者骆昌威摄
天河区多条主干道整治后焕然一新
广州日报10月25日讯 历经1年多的紧张施工,作为本次亚运主会场所在地的天河区迎亚运环境整治工程的主干道两侧立面整治工程基本完工。日前记者一行走访多条主干道,发现它们已经变成“熟悉的陌生人”:老旧建筑林立的黄埔大道变身“锦绣大道”,沿线城中村密集的中山大道多个凌乱的出租屋集中区成为“欧洲小镇”……
宿舍楼变欧式“小洋房”
昨天下午,记者与整治工程的设计师们一行沿着黄埔大道由西向东巡访。老广州都知道,黄埔大道员村段一带是天河这个新城区中的“老区”,该地在上世纪50年代始兴建了包括罐头厂、绢麻厂等多个工厂,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广州的主要轻工业基地,道路两侧密集了“爷爷级”的高龄工厂宿舍。整治前,“开车经过这段路,像是回到内地落后的小县城”。
但是记者昨日发现这些旧楼得到重生,工厂宿舍楼变身红色屋顶的欧式“小洋房”,多层的楼房外墙全部重新贴上面砖,整体主色调以暖色调为主,像是重新穿上一件新衣。
城中村成“欧洲小镇”
与黄埔大道沿线的老旧建筑多不一样,天河区另一条主干道中山大道沿线城中村多,而且中山大道沿线新建筑多是近十余年兴建,所以中山大道沿线城中村出租屋外立面的整饰成了关键。
设计师刘小姐介绍,中山大道城中村出租屋普遍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再加上生活习惯的需要,沿线城中村外立面看上去很凌乱;其次,城中村出租屋都是村民个体自建,体量小,一般都是单栋的四五层楼房,所以设计施工将其定位“欧洲小镇”风格。
在中山大道科韵路交汇处东北角城中村出租屋是此前整治的重点区域。它的入选主要是因为恰处两条主干道交汇处,“视面比较多,视点也集中”。一栋栋的出租屋外立面整治同样采取简约的欧式风格,楼顶也根据需要局部采用了平改坡的手法,加盖红色屋顶,远远看过去确实有点“欧洲小镇”的风味。
沿线住户得到实惠
不要以为立面整治仅仅只是面子工程——城市面貌变靓,沿线住户更得到实惠:“平改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房的楼顶渗水多隔热差的老难题;老屋的木窗铁窗免费更换为铝合金,房间气密性大幅改善,“夏天开空调不再怕跑冷气了”;更直观的是住户的房屋直线升值,调查显示多个整治区域房租上涨幅度超过30%。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