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代农民工工作岗位比较与福利状况

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较
珠三角地区用工荒是今年以来持续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除了关注农民工生存状况,本报今日的报道将继续结合学界和政府的观点深入剖析形成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深层原因。他们的实际收入是否真的有所上涨?如果上涨,为什么离开?作为经济发展强劲推动力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未雨绸缪,面临产业转型的珠三角需要依靠什么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本帮助推动产业升级?
农民工收入上涨;知识化并没能改善消费水准
根据本报与中山大学公共事务调查中心今年8月开展的“2010年度珠三角农民工收支结构调查”数据分析,对于眼下的珠三角农民工群体有以下三个基本发现:
第一,从2009年7月以来,农民工的收入有所上升,其原因在于企业提薪带来基本工资增长、低收入群体工资增幅较大以及受教育程度提高对工资的增值效应。
第二,农民工的支出水平在增长,其中食品和住房开支上涨明显;但特别的是,文化教育支出呈下降趋势,这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未婚以及城市教育费用过高有关。
第三,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并使得整个群体更加年轻化,但是,其工资收入较低,消费支出与第一代农民工也无过多区别。年轻化、知识化并没能显著带动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也并未能改善其消费水准。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88份,回收问卷1494份,有效回收率是94.1%,其中五地比例如下:广州297(19.9%),东莞292(19.5%),深圳289(19.3%),佛山318(21.3%),珠海300(20.1%)。与2009年的调查数据比对,年轻化已成为农民工的一项显著特征。根据 2010年调查结果显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占74.5%,平均年龄27岁;2009年同期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为 56.9%,平均年龄30岁,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从两期数据上看,80后一代已经成为打工主力。此外,2009年数据显示只有37.5%的农民工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2010年调查数据则45.6%的农民工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其中新生代农民工近半数具有高中或以上学历。
2008年农民工人均每月家庭总收入为1398.14元,到2010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升至1886.05元。以2008年为基期,人均每月家庭净收入增长了37%,在城市的农民工人均每月家庭收入更是增长了69%。不过工作强度由2007年的每天8.65小时上升至2010年的每天9.8小时。各项支出显著增加。2008年农民工人均每月家庭总支出为700.21元,2010年上半年则增加为每月981.75元,增长幅度为 34.90%。
工资的增长在打工年限较长,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甚至有些已跻身管理层的第一代农民工的收入上体现得最为显著。影响收入的要素还包括学历、岗位、单位性质及规模、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及购买社保等。把这些因素转化为相关的虚拟变量,我们发现管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和技术工人三个要素最能影响农民工工资收入。
民工荒背后的隐患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