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私募成绩喜人:新产品“井喷”,业绩跑赢公募。但是10月份,私募却慢下了脚步,10月仅发11只。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私募在发新产品方面越来越看重“质”,而不是看重“量”。
10月仅发11只产品
据壹私募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私募共发行31只产品,非结构化21只,结构化10只。但到了10月,截至10月21日,私募市场仅只有11只产品诞生,其中结构化6只,非结构化5只。
显然,这和8月份火热的发行场面相比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壹私募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8月份单月产品成立数量为47只,其中,结构化产品12只,非结构化产品35只。按每只产品的成立门槛为5000万元计算,8月份阳光私募募集总额为23.5亿元。
同时,公募新发基金市场此时也是异常的火热,据记者统计,10月份以来截至10月21日,新发的和正在发行的基金就有14只。
公募发行热,私募发行冷。真叫人疑惑。
“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私募档期的问题。” 上海汇利资产总经理何震对记者说。“之前发太多,现在停下来歇歇脚。”
金中和首席执行官曾军表示,自从2009年信托账户停批之后,现在留在市场上的可发账户越来越少。虽然市场上有另外的一种发新产品的方式 “信托中的信托”,但是这也是针对原有的产品来发的。所以现在很多的私募在发新产品的时候越来越谨慎。
“伴随着私募的规模越来越大,就会对自己的发行开始有一个期望了。”曾军称。
私募渠道选择更加灵活
过去一年,私募和银行的关系获得突破性发展。但同时有私募表示,不一定每一只基金都要通过银行渠道去发行。
何震刚发行的汇利7期和汇利优选9期,没有通过银行渠道。他认为,其实要通过银行渠道去发产品,也是要看情况的,当规模凑到一定的分量上的时候,可以走银行渠道,不一定所有要发的产品都要走银行渠道。
被称为“广东的新价值” 的上海鼎峰资产,今年的业绩表现非常突出。公司的总经理张高就很兴奋的和记者谈公司和银行渠道合作的事情,他说,目前都是和重量级的银行在谈,估计到年底就会有确定的结果了。他新发的产品鼎峰8期募集到的资金数目为7000多万。不过也不是通过银行渠道募集的。这个数目在张高看来,是一个不错的数字。
但也不是所有的私募都能和银行有这个对等的关系。曾军就对记者表示:“目前和银行之间的互动名义上是双向的,但也只有大规模的私募才能做到。中小规模的私募目前的议价能力还较弱。”
曾军:长期看,还是私募赢
上半年,私募基金的业绩远远的超过了公募,但是三季度,私募业绩却输给了公募。在三季度的市场中,私募市场显得比较冷清。
但是曾军告诉记者:“从国外很多的案例来看,长期的来看,私募还是跑赢公募的。”
他解释,私募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公募追求的是相对收益,这是私募和公募的根本区别。正因为这样,高端客户群对私募的要求更加高。因为私募首先追求的是风险的控制,而不是收益。私募在市场大跌的时候往往比公募的业绩要好,但是在市场上涨的时候要落后于公募。
对于目前比较看好的板块,曾军称,主要是强周期的行业,大蓝筹、有色等,这些在市场上已经有一波表现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