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日,红杉中国投资的高德软件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9月28日,红杉中国的又一家公司乡村基登陆纽约交易所,这两只股票上市前后均受到了市场的追捧。接下来,红杉中国投资的麦考林、新高地科技、利农国际还有诺亚财富也将陆续登陆美国股市。截止2010年10月25日,年内红杉中国投资的6家中国公司接连赴美IPO,使红杉中国成为今年最风光的一家风投,这或许正印证着当年沈南鹏说下的那番话。

接下来,本文将从红杉中国选择行业和公司的标准这两个角度来解读为什么投资这六家企业,看看这六家企业又到底拥有什么样的特质吸引红杉资本的巨额投资。
一、红杉中国选择什么样的行业进行投资?
在2010年1月,沈南鹏在《经济观察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发挥资本的正面效应》中,沈南鹏很好的阐述了红杉中国选择投资行业的标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红杉所关注的行业,本段描述我们主要采用该文中的相关叙述:
1、不定义传统行业和非传统行业 关注有爆炸性的行业:不对投资行业做传统和非传统之分,一些被人定义的传统行业增长远快于所谓的新兴行业。关心的是行业格局的变化,哪些行业在整个社会变革中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所看重的是这些行业是否有爆发性、是否有可预见性的积极变化。
2、不关注“中国制造” 立足“中国消费”: 借鉴了海外的商业模式与技术,但红杉中国的立足点一定在中国。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很少投资那些以海外市场为主的企业,因为中国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某种产品只要能在中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那它的增长潜力将非常非常大。不关注“中国制造”,相反聚焦于“中国消费”, “中国消费”就是中国生产自己的品牌,然后在国内消费,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同时比较关注和日常消费息息相关的行业。
3、不企图覆盖所有行业 专注于熟悉的领域:中国的市场虽然很大,也确实有很多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但是任何一个基金都没有能力涉及所有这些可能给我们带来回报的行业,任何基金如果不focus,不聚焦在它最擅长的行业,那它就会失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失去市场。红杉中国专注于自己熟悉的领域,5年来,红杉中国对自己想进入的消费产品和服务、互联网和无线、健康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查阅红杉资本中国的官网后发现,在红杉资本的“投资组合”里面,只有四个行业,分别是:科技与传媒TMT、消费品和现代服务业、健康产业、能源及环保)
二、红杉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进行投资?
在红杉中国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红杉资本喜欢将钱投给那些有潜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常青树的公司,这些他们定义的常青树公司具有以下特质:
清晰的目的:在一张名片的背后就能够把公司的业务描述清楚。
巨大的市场:针对一个正在迅速增长或变化的现有市场。一个有望形成上百亿人民币价值的市场给予一家初创型企业一定的时间和不错的空间去获得丰厚的利润率。
充足的客户:目标客户能够为一个独到贴心的产品或服务迅速决策并乐意付出溢价。
专注性:客户最愿意购买一个价值定位清晰明了的简单产品。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