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政府宣布将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除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外,将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包括垄断行业在内。
这是继“新36条”之后,又一对民营企业明确鼓励的政策。
在具体操作上,江苏将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交通、水利、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同时减少准入限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工等领域;还将加强政策扶持,支持民间资本拓宽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文化、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及商贸流通、政策性住房等投资领域。
分析人士认为,江苏省的此番表态,具有积极意义,但真正执行起来,恐怕难度极大。“非公经济36条”出台已有数年,“新36条”出台也已有一段时日,但具体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在企业界,民营企业家对此多持“审慎乐观”的态度。苏州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的总裁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我们当然希望进入(垄断领域)。首先希望进入的就是能源领域。”
但他认为,民营资本进入传统的垄断领域非一日之功。一方面,跟垄断巨头相比,民营资本十分弱小,相关领域能力积累也不够,不可能全面进入、正面竞争,只可能局部尝试。另外一方面,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风险,“举个例子,一旦民营企业参股国有企业后,亏损就变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里面太复杂。”
再者,即便进入门槛消除,财政、税收、金融领域的不平等竞争也将使得民营企业步履艰难,“比如说融资问题,大型国企动辄授信上百亿,民营企业几乎没有,有也看资产总量,你十个亿资产,最多给你五亿授信,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就更沾不上边了。”他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