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政策多,收入增加快,安徽农民夏勤发细算收支账后的感慨,是“十一五”期间亿万农民的共同感受。取消农业税、增加各类农业补贴、减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一些农民连做梦都不曾想过的好事,5年来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成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的阳光雨露。
农业稳,天下安。“稳”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收入能否持续增长。“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国家不断完善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取消了农业税,并先后出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使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构成中新的增长点。从此,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再承担“皇粮国税”,而是成为安居乐业的生产资料。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纯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大幅度缩小,来自非农领域的工资性收入已占40%,政策性补贴、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有,分别占到其总收入8%、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增收潜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就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
惠农政策多,收入增加快,安徽农民夏勤发细算收支账后的感慨,是“十一五”期间亿万农民的共同感受。
农业稳,天下安。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纯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大幅度缩小,来自非农领域的工资性收入已占40%,政策性补贴、财产性收入从无到有,分别占到其总收入8%、3%。
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属性和目前比较低的城镇化率,未来农民增收最具潜力之处,就在非农领域。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