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日报报道 “伴儿”是校园“异性陪读”的另一种称唿,是现在大学里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找一位异性作为“伴儿”一起上教室,一起学习,甚至一起吃饭,一起玩。但是,所谓的“伴儿”既不是恋人,也不是普通朋友,是近似过渡阶段的一种状态。然而对于青春萌动、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大学生来说,正确处理好“找伴儿”关系,并非人人能做到。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男女生一起学习,在荷尔蒙的作用下,双方极易产生愉悦感,减缓学习、生活的紧张情绪,又可以共享信息,相互督促相互提醒。
L君是某个高校论坛上比较知名的ID。为了准备公务员考试,他应征了小薇的征友帖。由于实习太忙,他险些错过网上的报名日期,小薇及时提醒了他。“因为互加了飞信,所以短信联系比较多,经常沟通复习进度,互相比较和鼓励。”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可以展现个人才能的方式比高中时期增加了许多,这使得同学之间的竞争变得不那么激烈。在这样的氛围中,独自奋斗,让人生航船在正确的航线上全速前进,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常常在不知不觉间,时间就从指缝中熘走了。“伴儿”之间相互竞争,谁都不愿落于人后,易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互动。
已经是研究生的江同学回忆起自己的本科生活,还津津乐道于他和一位同级不同学院的老乡一起上自习的故事。大一的时候,每个周末他们两人都去图书馆自习,人多的时候彼此为对方占座,下了自习再一起吃饭。到了高年级,两个人的自习队伍扩大为四五个人的自习团,也只是互相占座。本科毕业后,他们有的读研,有的出国,但一起上自习的经历,将“自习团”的成员磨合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去年一名同学从美国回来,三个人谈天说地一直聊到凌晨四点。”
陷入感情,反成负担?
小真为了准备GRE考试,曾经应征过一个男生发的征自习伙伴帖。谁知那位男生在和她交换了姓名和联系方式后,立刻在“人人网”上开始搜索她。“男生也不是纯粹为了征人上自习的。”小真感慨道。
“伴儿”常被看作恋人的过渡名词。过渡成了恋人,那自然再好不过;过渡不成,大家不过是“伴儿”,也无伤大雅,可谓进退自如。很多大学生都是抱着“学习爱情两不误”的美好愿望开始找“伴儿”的。这是“伴儿”在当代大学生中“火”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精力旺盛、青春萌动,对异性天然地存着好奇之心。年龄相近的少男少女们相伴学习、生活,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好感,有些人甚至因为这样而遇见了爱情。
说到“搭伴儿”学习的效果,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刚开始互相监督,学习效率还挺高,后来就越来越沦陷进去了,女生尤其如此。”在荷尔蒙的刺激下,朝夕相处的“伴儿”之间难免产生一些与学习这一初衷无关的想法,如果不懂得调节自己,反而会成为学习的负担。这也是一些家长,尤其是女生的家长,反对孩子“找伴儿”的原因。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有人索性征求同性学伴。“计划报名今年的司法考试,想征人每晚上校外自习吧。MM优先,站内联系。”毕业季,大四的晓玲在BBS发帖征人上自习。之所以写上女生优先,是因为她已经有男友了,只是他整天都在实验室,两人不能常常见面,更别说一起上自习。得知晓玲想征人一起自习备考,通情达理的男友完全支持她,毕竟在毕业狂欢之际独立学习,是一种挑战。晓玲觉得,征友自习,而且是长期的,还是找一个“闺蜜”型的女生比较方便。
下一页:非诚勿找 非诚勿扰
相关新闻:
大学生发帖觅考研伴侣 专家:别当“被考族”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