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成了“含羞草”
相信不少家长对下面的情景并不陌生:

表现1:怕家里来人,也怕串门
走亲访友的春节应酬中,朵朵的爸妈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宝宝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有说有笑,轻松自然,但是如果有陌生的客人来访,就完全变了一个样,去别人家串门,朵朵显得六神无主。至今,朵朵还没有交上一个小朋友。
害羞原因与提示: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强,跟陌生人接触不多,没有安全感,不能适应陌生的环境,所以,应首先让宝宝适应交流的环境之后,才能增加胆略,创造语言,情商得到开发。
表现2:在家能说会道,出门却金口难开
乐乐是个早早会背唐诗、会说儿歌的宝宝,在家中小嘴喋喋不休,但每次带他出去,妈妈总得提前给儿子打“预防针”:诸如见到认识的人要主动问好,分手要说BYEBYE⋯⋯乐乐答应得很爽快,但每次出门把头低得不能再低。
害羞原因与提示:父母没有亲身示范,而是每次出门都当任务一样教诲宝宝该怎么样,本来轻松平常的打招唿,却让宝宝觉得十分重大,有了心理压力。宝宝情感的表达还需前提的条件,是适应了周围环境和周围的人,若生来乍到,就让宝宝表现自己,有些为其所难,所以,要毫无压力地表达,才能显得更加自然,更加充分。
表现3:躲避老师的目光
苗苗的父母很忙,平时交流也不多。有一次,苗苗学电视中的主持人拿一个手电筒当话筒讲故事,但是说着只有自己听得懂的话,爸爸漫不经心地纠正她:“吐字要清晰!不要瞎讲!”
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多次用目光暗示,苗苗就是不肯主动举手,万不得以非说不可的时候,一定是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地草草结束赶紧落座。其实那些简单的问题她知道得一清二楚。
害羞原因与提示:家长说话的语言、语气不恰当,会造成宝宝害羞,因而变得更敏感、甚至恐惧评判他们的人。家长要多鼓励宝宝,记住,宝宝是在鼓励中长大的。
给爸妈支招
在宝宝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爸爸妈妈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鼓励宝宝跨过害羞这道影响人际交往的障碍。
1.逐渐接触陌生人
害羞的宝宝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宝宝不愿意称唿别的长辈时,家长不要勉为其难,更不要胁迫他。不要一见面就急于让陌生人接近或抱宝宝,可先将宝宝抱在怀中,大人之间先交谈,给宝宝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熟悉他人,待其恐惧心理消失后再让陌生人逐渐与其亲近,不可急于求成。
2.有计划、有选择地训练宝宝与外人多接触
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多多增加宝宝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常安排宝宝参加集体性的游戏、郊游等活动。
家长带宝宝做客时要选择那些态度和蔼、容易亲近的亲戚朋友;安排宝宝活动时要选择比他年龄小、攻击性不强的宝宝;在安排宝宝参加集体营地活动时要选择人数较少的场次,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宝宝在活动中经受惊吓、挫折等不良心理体验,从而体会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3.帮宝宝找个外向的小朋友
学龄前的宝宝很容易因为爱玩相同的游戏而成为朋友。如果您的宝宝内向、害羞,那就告诉他的幼儿园老师,让老师多安排外向大胆的宝宝和他一起玩。妈妈也不妨有选择地请朋友到家里来,比如请那些有和宝宝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先来,让宝宝在熟悉的环境里接待小朋友,等彼此玩得很好了再试着到这些小朋友家换访;慢慢地,宝宝会因为有同龄的小伙伴玩而喜欢当小主人或小客人了。
4.适时给宝宝打气和鼓励,增强自信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