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李戡来到北京大学报到

李戡来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报名登记

李戡遭到记者围追堵截

李戡在北京大学学生宿舍,他是宿舍内第一个报到的同学
凤凰网报道:在很多人眼中,因为他的父亲李敖,他便成了常人之外的人。其实,李戡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刚满18岁的青年,母亲王小屯的儿子。在北大,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和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面孔一样,他也要住北大的集体宿舍,吃北大的食堂,上北大的课程。李戡说希望开学后,自己单纯就是一个学生好了,当好学生的本分。在回答凤凰网,“面对大陆的思想政治课程会不会有所障碍时”,他称自己会上这些思想政治课程,不需要跟其他学生有区别。母亲王小屯和所有母亲一样,担心被子是不是薄了,儿子能否睡得舒服,床铺靠近门,会不会吵。但她觉得,来北大,对李戡也是件好事,希望李戡一个人在外能够得到磨砺。
9月1日,北京高校开学的日子,西三环的交通比平时更加拥堵。9点10分左右,一位身着衬衫的瘦高青年与一位高挑优雅的中年女子走出香格里拉饭店,青年与前来接他们人微笑着打过招唿,上了车……青年是李敖的儿子李戡,中年女子是李敖的妻子王小屯。他们即将前往北京大学报到,从今天开始,李戡将正式开始在北京求学的生活。
北京大学南门外平日畅通的道路今日堵得水泄不通,昨晚的一场夜雨给北京带来了丝丝凉意。9点40分左右,北大南门外,“热烈欢迎新同学”的条幅格外显眼,拖着行李的新生与家长三三两两踏进燕园。李戡一下车,便有记者走上前,面对镜头,李戡显得很淡定,脚步并未停下来,跨过北大南门,直奔经济学院报名处。
报名路上被记者围堵
北大南门的一条林荫道,每年的今日都格外热闹,这里是所有学子迈进北大的第一道门和第一条路。路的两旁是各个院系的报名处,条幅和院旗是新生最好的引导。虽是早晨,这条路上已是熙熙攘攘。
李戡和众多前来报到的新生一样,走在林荫道上,只是他并没有行李。李戡走到经济学院报名处,现场忽然变得混乱,早已埋伏在此的各路记者瞬间将整个报名处围得水泄不通,现场的工作人员只得不断提醒:请靠后,不要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报到,但这声音并不管用。李戡在拥挤中掏出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在一份学生名册的最后一页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签到,上面还写着他的宿舍号--xx号楼xxx室。很快,报到完成,李戡拿着老师发的牛皮纸档案袋和宿舍钥匙离开。这时,经济学院报名处前忽然一下变得安静。
斜对面的北京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咨询处此时被围堵,之后是交费处的电教楼,领取学生卡的百年纪念讲堂,宿舍楼……凡是李戡经过的地方都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好几次李戡被媒体围堵着原地转圈。“能不能说点什么?”、“你会住宿舍吗?”、“你会去北大食堂吃饭吗?”、“你会翘课吗”……对于今天这阵势,未见李戡有丝毫的慌乱,反倒很配合媒体记者,每个问题几乎必答,但言语绝不多。
在媒体人眼中,因为李戡是李敖的儿子,也因为少年成名,他便不再普通如常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