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为期四天的游戏开发者大会(以下简称:GDC)已与10月8日在美国奥斯丁谢幕,主办方宣布本届大会的参与人数创造了新的纪录,达到了18250人,超越了上届的1.7万与会者。而本届GDC汇集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游戏开发商,发行商,交易商以及有志于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有400多名媒体记者参与了报道。可想而知,GDC现场是何等热闹,展会举办的如此成功。笔者在看相关报道和图集而兴奋不已的同时,不禁也为即将到来的12月5日上海GDC China而倒吸一口冷气。2007年,GDC概念和品牌首次引入中国,虽深受游戏专业人士的欢迎,但四年来展会效果却一直不尽人意。或许是外来的洋和尚目前在中国仍然水土不服!纵观目前国内三大游戏展会,笔者从各展会的受众群体与观众人数、参展厂商情况、参展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一下GDC China门庭冷落的原因。
首先、展会的受众群体差异较大,BtoC必胜BtoB
参展商=B,观众=C,从历届与会人数不难看出,CJ和网博会参与者中,参展商只占展会总人数的极小一部分,而展会的主体则是前去观摩的业内人士和游戏爱好者(统称观众)。
CJ立足本土,在国内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而且目前火爆程度一年高于一年,吸引了众多参展商携自己优秀作品纷纷登场,并且也受到无数游戏玩家们的青睐。CJ不仅是参展商展现才华和成果的盛会,更是游戏玩家参与和享受游戏乐趣的盛会。
网博会相对CJ来说,规模要小一些,有了CJ做榜样,网博定位也算准确,遵循了行业规则,宽松的游戏试玩;华丽的舞台表演;丰富的游戏周边;趣味的玩家互动既完美的诠释了参展商的营销推广,也使得参与的观众们大饱眼福,满意而归。
GDC China意为游戏开发者大会,实为一个学术上的研讨会,来自大洋彼岸的游戏界精英们兴致勃勃的想给国人们传授他们的先进技术、创意、理念。可这都是游戏开发商和游戏从业者的事,恐怕没有几个玩家会关心和参与。有网友调侃道:懂技术吗?不懂;有妹子吗?没有;有周边吗?没有;那去GDC China吗?不去!简短对话道尽了其中的玄机,为何?不解释,你懂的。
阿里巴巴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他们做了BtoC,那么GDC China筹划着是否也该学学马云心系消费者,尽可能拉拢中国游戏玩家作为强大的后援团?否则,GDC China受众面小,参与者少是意料之中。

2010年CJ现场 --人山人海异常热闹
其次、GDC China质量、魅力有限,恐将进入恶性循环
所谓游戏开发者大会,顾名思义,就是全世界各地的游戏精英们齐聚一堂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同样热爱开发游戏的同行们探讨自己开发游戏思路的交流会。在国外,第一届GDC于198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起居室举办,历时22年,已经非常成熟,不乏有知名厂商的开发者参加。而在中国,从2007年起办,直到2009年的参展名录来看,国外知名企业参与者寥寥无几,虽说近年来中国游戏产业发展迅猛,但游戏原创开发实力还相对薄弱。这里既有技术开发环节上的距离,更有游戏内容创意策划上的不足。论游戏品质,不少国产游戏质量的确不敢恭维。
而参加CJ、网博会就不同了,2010年CJ参展企业已超过200个,其中新企业的数量约占30%,海外企业约占总参展企业数量的10%。CJ已经确立了其作为亚洲第一大数码互动娱乐展之位,超越了日本和韩国的同类型展览活动,创造出历届之最。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