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瑞银中国区主席兼总裁,以及瑞银证券董事长的李一,一贯低调。从中国足球运动员到美国沃顿商学院,从美国花旗银行到香港招商国际再到瑞银中国,每一次身份转换背后,都烙着时代印记。用李一自己的话说,“非常幸运能生活在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时代。”
十多年前,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叫《他们从华尔街归来》,彼时,正是李一放弃美国花旗银行优厚待遇回到国内之际。实际上,199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华尔街精英归国,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狂飙突进的序幕,此后随着中金、高盛高华、瑞银证券相继成立,外资投行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然而,过去一年,许多合资券商却都不同程度地陷入“迷茫”,或身陷股东之争、或高管出走、或业绩停滞,而在今年前7个月完成的198单A股IPO中,外资券商集体失语,以瑞银证券为例,虽然完成了多个再融资项目,但前10个月仅承销了2单IPO,瑞银集团(下称UBS)也只出任了全球最大的IPO农业银行上市的财务顾问。
7月份,随着瑞银投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请辞,更加剧了市场对其能否继续维持投行业务长居亚太前列的态势。过去一年,对于李一及其所在的UBS来说,显然是颇具挑战的一年。
李一并不认同外资投行在中国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的论断,“唯物辩证法”是其读懂中国、读懂资本市场的有效方法论,在他看来,“第一,要读懂市场。第二,要懂得规律。第三,要认清在不同发展历史阶段当中的特殊情况。”

瑞银中国区主席兼总裁,瑞银证券董事长李一
在李一看来,与“大单”时代相伴随的投行业务一枝独秀,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产物,对于瑞银来说,制度因素要高于人的因素,而瑞银的战略很清晰,“跟谁走谁来没有多少关系,包括我走,问题都不大。”
外资投行变局
《21世纪》:2006年,瑞银接手北京证券成立合资券商瑞银证券,再加上此前成立的合资投行中金和高盛高华,很多人将那个时代看作外资投行进入中国的黄金年代。
李一:2005年,在我来瑞银之前,瑞银就有计划进入中国证券业收购公司,建立中国根据地想法,2005年来了以后,经过我与团队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06年底实现了。
不同于其他公司,瑞银证券是首家由外资直接入股的全牌照证券公司,当时瑞银进入内地时,证监会有一个条件是不能新设公司,我们就做过桥,瑞银证券成立的同时,原北京证券被注销。新的公司没有任何债务、全牌照、瑞银管理,当时是一个崭新的东西。
《21世纪》:近两年,随着第一代投资银行家的相继离开,有人说外资投行在内地非常黄金的年代可能过去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李一:我觉得那是历史的一页,并不是说“黄金时代“,我觉得在中国未来的30年,处处是黄金时代。我们这一代人,非常万幸能生活在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时代。
我认为有几个因素使中国未来30年的自然经济增长仍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只要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
第一,城市化。城市化将推动内需的巨大增长。第二,工业升级。作为制造业大国,未来“中国制造”的工业升级,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动能。第三,国际化。中国无法回避国际化及其带来的机遇。经济活跃就是看活性点,城市化、产业升级、内外移动的活性点等。第四,中国在封闭百年之后,人们内在对财富的追求。世界上很少有民族能像我们一样。黄金处处都有。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