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圆桌论坛一:“认清现实——坚守商业伦理与良知底线,回归社会责任基本面”中,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台湾东吴大学经济学教授石齐平作为特邀主持人,与四位嘉宾进行对话。对话嘉宾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战略发展部负责人汉斯、 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叶莺、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赵树栋、新光控股集团副总裁徐山、以及中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平山。
以下为对话实录:
石齐平:非常感谢主持人,这一场主办方邀请我来做这个主持我也很荣幸。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对话了,我自己对这个问题一向很关注,刚才听了汉斯博士的讲话我也很有启发,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叫商亦载道,这个道是什么道?那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刚刚听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想到,十八世纪的时候,亚当斯密出了一本书《国富论》,《国富论》探讨的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强调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企业最基本的动机之一就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在这之外,亚当斯密同时写了一本同样著作的书,那叫做《道德情操论》,强调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一个个人,如何在追求自己最大利润的时候,还要重视道德,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商业道德。我对这个问题过去也有过一段的思考,我觉得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企业如果一时之间忽略掉了商业道德,他通过伤害消费者和其它第三者获得利润,这只是一个短期的利益。但是长远来看,一个企业就不得不去重视商业道德和商业信任。这就是亚当斯密为什么一方面强调国富论,又一方面要强调商业道德。所以,今天我们请关心这个问题的人一起来探讨,最初我们依赖于政府的法律,但是我们觉得法律解决不了我刚才所讲的问题。我们知道在欧洲也好,在美国也好,他们的商人,他们的企业在更早以前,比如说50年前,500年前,也都有过今天我们关注的这样一些困惑,那么从联合国的观点、从国际的观点、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观点来思考我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思路、有什么样好的制度,来加快我们的进程。
汉斯:五六十年前,我们本来是可以定一些规则,但是在立法上并没有做得很好,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立法机构并没有强制性地执行一些规定,我觉得中国也是一样的情况,现在我们还是有一种可能来自愿地改变、创新,引入技术,尤其是在生态领域,这些会帮助中国,帮助中国来改善中国的现状,但是我确信中国的人大和中国的政府会反对这样的一些措施,因为这些会影响到中国的生产,所以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如果你不喜欢这些的话,答案就是自愿来做。然后再做一些宣传,让人们知道必须要这样来做,如果我们自己也不愿意做的话,那么政府和立法机构就会出台一些政策和法律来强迫人们去做。所以,也是我在过去十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教训。
石齐平:在座的四位都是在一个企业里面在这方面都受到了很高的推崇,我相信今天这个题目倒退十年,大概没有人太多去关注,甚至于倒退五年,虽然问题已经出现了,但是也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么多专家来把脉,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发言。
叶莺:刚刚汉斯先生讲到了一个词:儒商。其实这是后来发明的词,最早的商是武王灭纣,剩下的这些遗民因为要求生,所以必须要做生意,这些人就被叫成商人,而今天我们常常说诚实的商人,把他叫成殷商,后来又说成是儒商,其实儒商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商亦载道,还有说文以载道的,其实是商亦载道。今天我们也提到了,什么东西如果你以法令的方法来制服它,那么我们今天就不用开这个会了,我们请一些律师,把一些例证和惩罚的方法做好就可以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