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死桥》剧照。
京华时报10月30日报道 由话剧导演田沁鑫执导的民国大戏《生死桥》,近日在央视八套热播。该剧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以跌宕起伏的梨园传奇再现民国京沪两地的历史文化和娱乐风貌。部分观众指出该剧起用年轻演员挑大梁是玩火,他们稚嫩的表演没有撑起这部民国大戏的历史底蕴。导演是跨界执导,业余玩票,糟蹋了原著。对此,导演田沁鑫不再沉默,昨天对这些尖锐质疑一一做出回应。她认为观众的指责太偏颇:自己是用最大的诚意来对待作品,演员表现也很好,“我们的努力对得起观众”。
质疑:试水电视剧纯属玩票
回应:拍剧用心进军影视圈
田沁鑫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创作过《生死场》《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等舞台作品,大受观众好评。电视剧《生死桥》是她的荧屏处女作。对于这次跨界创作,部分观众认为是外行执导内行,属于玩票性质。
田沁鑫回应说:“跨界是事实,但我用心拍剧更是事实。话剧导演只是我的一个身份,并不代表我的创作领域仅限于此。任何艺术都需要尝试,去突破,一成不变的艺术创作是没有生命力的,执导《生死桥》就是我的创作突破。虽然是第一次,经验不多,但停留在原地固步自封,又何谈进步?”
田沁鑫表示,不管是舞台剧还是电视剧,艺术归根结底都是相通的,只是执导方法上有所差别。有了舞台剧的导演经验,不仅不会和电视剧起冲突,反而更能促进电视剧的拍摄,客观上达到两者优势结合的奇妙效果。“有些观众说我玩票,那是不了解我的工作。哪有我这么玩票的?剧本花了将近两年闭门写作,改了十几稿,其中的辛苦就别提了。以前排话剧是在室内,风吹不着日晒不到,就是贵族艺术。拍电视剧时常各地转场,是三分靠智力七分拼体力,特别累人。”田沁鑫称玩票是玩一次,图个新鲜就得,“但我为这部剧倾注了很多心血,凝结了整个团队的努力。如果这回《生死桥》反响好,我有计划进军影视圈,接下来再拍几部电视剧。”
质疑:改编不到位糟蹋原著
回应:尊重原著并升华艺术
读过《生死桥》原著的铁杆观众,看过电视剧后质疑该剧的二度创作不到位,改编糟蹋了原著。
田沁鑫并不认同:“《生死桥》原著中的众多精华都保留了,同时又结合自身艺术理解,融合现实性与偶像剧元素,并运用擅长的话剧手法进行了表现。”她说,自己对《生死桥》的改编要求是既要尊重原著,又要弄出不同的特色。“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创作特色就是改编原著小说,挖掘原著精华且不失自身改编特色,使作品最大程度得到艺术升华。这一点李碧华先生也很赞同。她说过,原著作者往往看重的不是小说的影视改编技术怎样,而是对文学作品本质内核的把握。技术做得好的导演国内有很多,但精确把握作品文学内核的导演却很少。这方面,我觉得我做得还可以。”
田沁鑫说,她一直很喜欢韩剧(剧评)《大长今》,很想创作一部与之媲美的电视剧来展现中国传统京剧文化魅力,同时又使人物命运扣人心弦,观众对它津津乐道,最终成为经典广为流传。《生死桥》给了她这样的机会。
田沁鑫说:“我的目标就是要让作品既好看又有深度,要将《大宅门》式现实主义作品的人文高度与《金粉世家》式偶像剧元素糅于一体,提炼出《生死桥》本身应有的艺术含量和商业价值。有些观众说我缺乏诚意,不忠诚于原著,那我花高薪请大黄鹰演员干什么?还不是为了还原李先生小说中的玩鹰场景,再现老北京风貌,这样的指责就有些偏颇了。”
质疑:新人挑大梁演技太嫩
回应:不唯大牌看潜质选角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