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天然:
这个名词暗示产品成份来自植物或有机物,而不是人工合成。“天然”这两个字似乎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但天然成分并不能保证产品室安全或有效的。天然成分的宣传不受FDA的监管,因此化妆品公司可以任意使用这些术语,这些术语具有非常高的营销价值,但是在医学上没有任何意义。此外,也没有令人信服的研究可以证实“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成分更有益于皮肤。并且,当植物提取物添加入化妆品后,经过防腐、稳定处理,在与其他成分相混合,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它的“天然性”了。
小编注解:
天然成分的安全性只是相对而言的,某些常用的天然成分,如薄荷、迷迭香等就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而柠檬、薰衣草等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光敏感反应。此外,天然物质的分子比较大,不容易被皮肤所吸收,这就是为什么使用新鲜蔬果DIY外敷时,效果很难保证的原因。

有机化妆品:
自2002年10月美国农业部(USDA)开始着手冠以“有机”字样食品的标准。有机食品需要经过专门的认证。然而,“有机”跟化妆品没有一点关系。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化妆品公司开始给产品贴上“有机”的标签,市面上一些洗发水和润肤乳标榜自己是70%的有机产品,因为主要成分是浸泡过有机薰衣草叶的水。
小编注解:
目前我国并没有有机化妆品的相关标准,对其定位也没有明确规定。国际上对于有机化妆品的认证标准也并未统一,主流的几个认证机构包括澳洲ACO有机认证、ECO、BIO、德国BDIH认证及澳洲NASAA认证,但这些认证在标准上都存在不一样之处,比如ECO规定有机化妆品的完成品中必须含有5%以上验证为有机的内容物,而BIO则要求有10%以上。

低敏感性或适合敏感皮肤:
这两个术语暗示消费者不会造成过敏,但这种说法没有意义,其实不存在测试产品以判断会不会造成皮肤过敏方面的监管标准,任何化妆品公司都可以随意使用这两个术语。由于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化妆品公司在使用这些术语时并不需要研究报告来证实(出处:www.fda.gov)
小编注解:
不难发现,有些产品明明标榜适合敏感性皮肤使用,却在使用时让皮肤过敏了,正是由于产品添加了一些刺激性或致敏性成分。

不含酒精:
一般是指产品不含变性酒精、普通酒精、甲醇、苯甲醇、异丙醇或SD乙醇,这些成分都类似于谷物酒精,对皮肤有强烈的干燥和刺激作用。不过,很多化妆品都会添加特别的“酒精”成分,如鲸蜡醇、硬脂醇等,这些脂肪醇成分的作用与刺激皮肤的谷物酒精完全不同。一般来说,刺激物含量越大,刺激性越明显,但如果谷物类酒精列在成分表末尾的防腐剂前后,那就不太会刺激皮肤。
小编注解: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