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普查指导员周和蓉(左)与人口普查员孙丽妹在新昌居委展示她们的胸卡和专用提包。 早报见习记者 王浩然 图

“中国人口普查
——2010”标志
以抽象成万里长城形状的“人”字与代表“China(中国)”、“Census(普查)”的两个“C”组成。
在本次人口普查中,普查员随身所带的提包、垫板、表格、直尺、水笔、手电筒、水杯等都有该标志。
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还有两天,上海市的人口普查准备也进入冲刺阶段。
普查员们是谁,他们要问什么?作为普通市民,面对普查应该了解什么?早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普查员来源:
包括居委干部户籍警
在黄浦区新昌居委,普查指导员周和蓉与普查员孙丽妹正在整理她们的全套装备。这套包括提包、文具、电筒等工具的装备,将从11月1日开始陪伴她们度过10天的时光。
周和蓉与孙丽妹都是新昌居委的工作人员。与负责新昌居委人口普查的十多名普查员一样,她们的照片被公示在小区的布告栏内,每位居民都能随时看到。据介绍,上海几乎所有的小区都已经完成了对人口普查员的公示。
在本次人口普查中,普查员的来源主要包括居委干部、物业工作人员、户籍民警及部分退休教师、退休公务员等,其中75%是女性。他们的统一装备则包括一个提包,与提包里装着的垫板、表格、直尺、水笔,乃至手电筒和水杯。
“每一件东西上都有人口普查的标志。”周和蓉向早报记者展示,即使是一支最普通的水笔,上面也印有“人”字形状的“中国人口普查——2010”标志,接受普查的居民可以通过这些胸卡、照片和装备来辨别普查员的真伪。
12万普查员将踏遍
8万多个“普查小区”
孙丽妹告诉记者,在她负责的“普查小区”中,共有493个户口,这还不包括户籍在别处的居住者。事实上,要对一座拥有1900多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来个彻底调查,调查者的人数本身就是惊人的。
在上海,共有12万名人口普查员与普查指导员,正像周和蓉、孙丽妹一样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自11月1日开始的普查中,他们的足迹将把上海分割成8万多个“普查小区”,并力求查到每个人的信息。
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于旭明向记者介绍了“普查小区”的分割方法。“我们在遥感地图上按照面积来进行分割,每块区域都是无缝连接的。”据介绍,这种分割方法能够确保上海的每一片土地都纳入人口普查的范畴,“无论是在稻田里搭的窝棚,还是在树林里建的小屋,普查员都会去实地跑一趟。”
此外,由于不同“普查小区”内的人口密度不同,有3%的普查员作为机动人员,随时支援人手紧缺的地区。
回复该发言